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但15个“新一线”城市的席次有了一些改变,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天津、苏州、西安、长沙、沈阳、青岛、郑州、大连、东莞和宁波。 新一线城市研究室TheRisingLab 来源 新一酱 作者 中国城市的进化并不是只有一条确定的道路,沿着自己最擅长的轨迹,才会成为人们心中那个特别的城市。 依据最新一年的个品牌商业数据、17家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和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对中国个地级以上城市再次排名。 这份年最新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沿用了上一年的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指标,但在分析算法做出了一些调整:邀请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专家委员会为五大指标的权重赋值,以专家打分法的方式计入评分体系;并在二级指标以下的数据中分析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客观赋权。 以此综合计算得到的结果是,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但15个“新一线”城市的席次有了一些改变,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天津、苏州、西安、长沙、沈阳、青岛、郑州、大连、东莞和宁波。 东莞成了新一线城市 当我们完成所有的指标算法搭建,导入数据后,去年在所有城市中排名第6位的东莞,这次位列第18位。 这个年新一线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最明显的变化并没有让我们感到特别意外。年《第一财经周刊》首次提出“新一线”城市概念时,也提到了东莞。从当时东莞拥有的商业资源看,这个在传统观念中介于二线城市与三线城市之间的制造业城市距离一线城市有大约6年的距离。现在,6年快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