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档案 姜玉敏:年1月生。黑龙江鸡西人,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中共党员。年在鸡东县兴农镇奋斗村鸡西市第二轻工业局青年点下乡。任青年点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兼副场长。年返城。先后任鸡西皮鞋厂副书记兼副厂长、鸡西百货大楼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喜爱文学及写作,特别喜欢知青文学,曾在《雪花》文学刊物、《鸡西日报》、《鸡西晚报》等报刊上发表知青题材文章近百余篇。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青春别样红》一书。现该人是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鸡西地域文化研究会会员。 红军路,永远的乡愁 姜玉敏(黑龙江鸡西) 鸡西市鸡冠区红军路,其名字源于为纪念苏联红军进入鸡西地区抗击日寇而命名的。当年,苏联红军司令部就设在现在的新玛特大商北侧——原供销合作社下属的综合商店位置上。它是中苏友谊的象征,是具有地标性历史意义的名称。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红军路已经历了七十年的风霜雪雨,红军路东段的原药材公司和鸡西地方国营皮鞋厂,曾是鸡西县委和县政府所在地,其两处院落已于年拆迁。唯一留给人们记忆的是,在两处院落门前的红军路上,有一棵同这两处院子同时代的老柳树,看上去宛如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虽然早已风烛残年,脸上布满了核桃纹,可他依然精神焕发,神采奕奕,身上常年系着红布条,将其显得更加红光满面。由于民俗习惯,老柳树早已成为这一代有名的“神医”,为惊吓小孩子“驱邪避灾”。 红军路是鸡西发展的历史见证。这里是当年鸡西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心,是鸡西光复及解放后城市发展建设的一个缩影,是几代鸡西人奋斗的始发地之一,这里有几代人的时代梦想,有几代人追逐幸福的步履印记—— 这红军路,既有早期拓荒者三十里为邻,艰辛趟出的创业足迹,又有闯关东采参、淘金者的梦想之履;既有苏联红军和我抗日将士光复鸡西决战的冲锋号角,也有新中国大跃进飘荡着的五星红旗;既有“文革”迷茫人们发出那癫狂的“造反有理”,也有改革开放那小商小贩先富起来的忙碌身躯;既有商贾霓虹散发出的现代气息,又有回归自然享受烧烤饮食时尚的少男靓女。红军路上,凝成了这座城市的一首划时代的交响曲。这交响曲的每一个音符,就是这座城市可爱的人们自己。 红军路我对她有着深厚的情愫。她是刻印在我心中永远的一幅地图。这幅地图,虽然早已经泛黄陈旧,物是人非,几经更新换代,鸟枪换炮,不见原来的模样,可她在我心中永远是那样清新厚重,永远保留着家乡的原貌,并已渗透到我的血液中,是永远挥之不去的乡愁。 每当回忆起这条路,就能依稀再现母亲外柔内刚的坚强身躯。年,父亲在鸡西11区既现在的鸡东县兴农镇任区委副书记。几年后,由于工作很出色,被组织派省委党校学习,毕业后,调到勃利县任团委书记。父亲事业如日中天,为了支持父亲工作,母亲既工作又要照顾我和妹妹。因母亲在鸡西商业局工作,组织上为了照顾母亲,将老二百(鸡西百货大楼前身)后院宿舍腾出一间房子让我们母女三人居住。此时,我和妹妹都被母亲送到商业托儿所。六十年代,商业托儿所也坐落在红军路上。我们母女每天朝夕都走在红军路上。这里有我们的家,有我们的托儿所,有我们生活的全部…… 我入当时的商业托儿所是长托班,每周回家一次。一次,我感冒了,需要去现在的鸡西医院打针。由于母亲工作忙,让一个仅医院。我不知道什么叫害怕,真的很听话的来回自己走。记得,现在的永昌路还是一条土路。路上马车牛车可以任意行走。路面不是很宽,两边有一道排水沟。如果是现在的话,家长是不会撒手的。那时城市的社会治安状况是很好的,不会担心孩子被人贩子拐走;也不会担心出现交通不安全问题。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三年自然灾害初期,逃荒的人很多,也有些丢失的孩子。我有一次也竟然被当做逃荒丢失的孩子给送到红军路派出所,在那里竟然呆了半天。派出所地址就在现在百货大楼西斜对过。 那是一天星期日的上午,我母亲抱着两岁的妹妹,没跟我打招呼就直接从老二百后院家属宿舍出来,进入老二百商店营业室,去给妹妹买鞋。我在厕所出来后,回家看母亲不在,就去商店里找。找不到就边走边哭。还没有走到北大门,就被几名便衣警察领到红军路派出所。我不是丢失的孩子,我知道家在哪里,而且很近,可以自己回家。可警察不由你说,很负责地把我带到了安全之地。派出所屋子不是很大,有几名警察,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虽然找不到妈妈心很慌,但还没有害怕。因我毕竟是在托儿所长大的,是见过“世面”之人。一名女警察对我询问,并做着询问笔录……直到中午,母亲实在找不到我,听别人指点,就到红军路派出所看看,没想到,我真的就坐在这里。见到母亲,我眼前一亮,期盼的泪水禁不住地流淌下来。 这记载我童年故事的红军路,曾刻记我一个5岁孩童自己去商业局(现在的鸡西商务局)办公楼找妈妈的胆怯样子;刻记下物质匮乏年代凭票购物的艰难岁月;刻记我返城后到鸡西皮鞋厂工作12年的朝朝暮暮;刻记我年调入百货大楼工作26年的风雨人生,38年弹指一挥间。我大半生都天天与这条路对话,天天与这条路缠绵……她既像我的一位家人,又似我的一位情人,融入我的生活中挥之不去……这是何等的缘分,何等的情感,何等的恩赐。这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街一景,都是我记忆中的一幅图画,一份思念,一种乡愁……每每走在这路上,顿时让我倍感亲切。这条老路,她除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抗战红色元素外,她还像母亲一样,有着博大温暖包容的胸怀。无论是她曾经的贫穷素面,还是她今日的富裕高雅,她都是那样荣辱不惊,淡定自如。那样亲切可爱,走在这条路上,心里特别踏实。 如今,曾经的红军路那条条老街、片片平房、户户小商铺、闻名的老冰棍、商业的各国企的门户,虽然早已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可每当我走在这条老路上,依然能嗅到她过去的味道……特别让我睹物思人的是那些老柳树…… 现在的红军路东段老柳树要少些,西段也不多。一天,我怀着一种敬畏之情,到红军路西段看看这些老柳树。以前,走在这条路上,也白点医院网络咨询石家庄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