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你回来 北大荒 我们曾用力挥手说再见,可谁知再一次见面会是何时,那几个字似乎就是充数的告别词,再见或许会是多年后,也许这是我们见的最后一面,所以那时才说那么一句“来,干了最后一杯。” 但是,值此北大荒70周岁时,往事总是一幕幕的涌上心头,不停往复。 北大荒的拓荒者们,你们的青春,你们的热血,你们的战友,你们的亲人,还有那埋骨地下的英魂,都在盼你们回来看看。 回来看看,现在这片你们曾经奋战的热土,看看你曾经挥洒血汗开荒的土地。 在每个魂牵梦萦的夜晚,在每个挥汗如雨的瞬间,在每个莫名闪现的熟悉片段,你是否也会突然的想起这片土地,想起我。心间突然地悸动,已经成为碎片的记忆再次的清晰,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渐渐浮现,纵使韶华不再,发鬓如霜,可是你们依然还是和我心中那最初的印象慢慢贴合。 希望你们还是沿着当年的足迹,联系当年的战友,再回来看看这片土地,看看我,看看我现在的变化,让我有机会可以向你们炫耀下,向你们这些我最初的开拓者炫耀下,在你们的血汗浇筑下,我现在的样子。 北大荒七十年艰苦奋斗 勇于开拓故事开始我们的故事始于这里 记得那是年, 伴着解放战争隆隆的炮声, 第一批军垦战士踏上了这块神奇的大荒。 你们面对辽金时代移民垦殖的石刻, 清王朝移民垦殖遗迹的凄凉, 荒原祖先流民的坟茔, 日寇开拓团曾经掠夺黑土地的狂妄。 你们走进了内外移民垦殖者望而怯步的地方。 走进了这块让多少人惊梦魂断的大荒。 你们把家安在了遥远的中国北方的北方, 你们把家安在了广袤的北纬四十五度最寒冷的世界中, 你们把家安在了荒凉的近千年历史中,未被征服的亘古荒原之上。 这是你们最初时候的住所,你们管它叫“窝棚”,夏热冬凉,既不挡风也不保暖,但是疲倦的你们,却在这里睡的是那么的踏实。 这是你们在这片荒原上最初的痕迹,是那么的模糊,又那么的深刻。 荒火点燃年,王震将军为五九七农场开荒点燃第一把荒火 那时,这把大火惊醒了我,我第一次睁开了蒙昧的睡眼,第一次看到了还稍显稚嫩的你。从此,我们之间开始了这段不解的大荒缘...... 年,十万转复官兵开往北大荒。这是在密山召开的誓师大会。 从年到年,先后有54万名知识青年加入北大荒人的行列,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等大中城市的知青把城市的文明植入了偏远的北大荒。 北大荒人的歌第一眼看到了你 爱的热流就涌出心底 …… 啊,北大荒,我的北大荒 我把一切都献给了你 你的果实里,有我的生命 你的江河里,有我的血液 正如这首《北大荒人的歌》中唱的那样,一个多甲子,整整70年,来自四面八方的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知识青年满怀激情地奔向祖国的东北角,奔向这片被称作北大荒的土地。 无私奉献 顾全大局荒原变粮仓当时的北大荒,野兽成群,沼泽密布,杂草有一人多高。没有住的地方,大家就搭起马架子、地窨子(半地下的住所)。最可怕的是夏天蚊虫太多,干活时只能戴着蚊帽子,有时只能留张嘴在外边吃饭,蚊虫经常掉到饭碗里。 “早起三点半,归来星满天。啃着冰冻馍,雪花汤就饭。走着创业路,不怕万重难。吃苦为人民,乐在苦中间!”这就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 不朽的大荒魂“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 这是北大荒人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第一代拓荒者渐渐退出舞台,第二代、第三代北大荒人正大踏步走来,接过老一辈手中的旗帜。 如今,展现在世人面前的, 是一个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的北大荒,而刻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 就是那不朽的北大荒魂 “继承下去吧,我们后代的子孙! 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 千秋万古长新; 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人间天上难寻。”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 不朽的北大荒精神,已经深深植入每一个拓垦者的心底,也植入了他们子孙后代的心底! 今年是北大荒开发建设70周年,真诚的邀请北大荒的开发建设者们能重新踏上这片被你们的热血浇筑的土地。 稿件来源:微观北大荒。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属于原创者! 晚报精选新闻女大学生下楼摔倒惨死!监控录下可怕真相...(视频)鸡西好多人都在这么做! 什么情况?小伙吃了一顿烤肉,一套房没了! 所有家长!10分钟教你搞定志愿填报!方法如此简单,一学就会!本期编辑/李万华 平台商务合作/- 农垦牡丹江管理局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