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7-1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刘云涛 http://m.39.net/pf/a_4305593.html

?

我们不做微商‖我们只管煽情

本平台推广商业信息全免费

牡丹江市辖东安区、西安区、爱民区、阳明区、海林市、宁安市、绥芬河、穆棱市、林口县、东宁县。大家都知道牡丹江是来自满语“穆丹乌拉”可外阜6县市的名字由来并不知道。

为啥叫海林?

穆棱与八面通又有哪些缘由?

绥芬河从何而来?

信息来源网络,如有错误请谅解,不喜勿喷!

宁安市

宁安,原名“宁古塔”。清初流人方拱乾撰《绝域纪略》载:“相传当年曾有六人坐于阜,满呼六为宁公、坐为特,故曰宁公特,一讹为宁公台,再讹为宁古塔矣。”新编《宁安县志》称:“‘宁古’为满语,汉译为‘六’或‘六个’,‘塔’是满语‘特’的讹音,汉译为‘居址’,合译‘六居址’,是指当时宁古塔地面上的六个大部落而言。”

年2月12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9号)撤销宁安县,设立宁安市。

海林市

海林市原名海林县,系由新海、五林二县合并时,各取原县名称的后一个字而得名。清代,属宁古塔副都统辖区。清末民初,先后隶属宁安府和宁安县管辖。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年8月15日,将宁安县北部新安镇、海林、横道河子、山市等地区划出,设置新海县,县政府驻海林。初隶绥宁省,后改隶牡丹江专区、牡丹江省,再改隶松江省。年10月4日,松江省政府决定,将五林县与新海县合并为海林县。

年7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海林县,设立海林市(县级)。由牡丹江市代管。

穆棱市

穆棱地名是因河而得名。曾经书写为“暮棱”、“毛怜”、“穆棱”,这三种写法虽然字异,但音都相同,其意告为满语“马”的意思。

中华民国成立后,穆棱县仍隶属吉林省东南路道,年6月改隶依兰道。年2月,撤销道区后,由吉林省直辖。年4月26日,县址迁至八面通镇。时为三等县,全县总人口4.4万余人。东北沦陷后,初隶吉林省,年12月划归滨江省,年7月划归新设之牡丹江省管辖。年10月,县址迁至穆棱街(今穆棱镇)。年6月1日,将细鳞河、太平岭和黑老婆沟、小穆河、龙山等地划归新设置的绥阳县和林口县。年10月后,先后隶属东满总省、东满省管辖。

     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年2月成立穆棱县政府,隶属0牡丹江地委。同年4月设置绥宁省,由绥宁省管辖,绥宁省撤销后改由牡丹江专区管辖。年1月5日,将穆棱县划分为南、北穆棱两县。南穆棱县驻穆棱街,管辖南区、北区、兴源、磨刀石、下城子、马桥河等地;北穆棱县驻八面通街,管辖八面通、东区、西区、梨树镇、穆棱矿等地,两县均隶于牡丹江专区。同年6月15日,将南穆棱县改为穆棱县,北穆棱县改为穆北县。同年10月1日,将穆北县并入穆棱县,县址驻八面通,由牡丹江省直辖。年7月,划归松江省管辖。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改由黑龙江省管辖。年3月,改由新设立之牡丹江专区管辖。年1月,将梨树镇划归鸡西市。年9月,撤销牡丹江地区,改由牡丹江市领导。

年3月7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8号)撤销穆棱县,设立穆棱市。

年7月11日,《黑龙江省民政厅关于调整牡丹江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黑民区[]77号):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将穆棱市所辖的磨刀石镇整建制划归牡丹江市阳明区管辖。

绥芬河市

绥芬河地名的由来,是以河名命名。绥芬河早在古代时期就为我国著名的河流,分大绥芬河和小绥芬河。市治位于小绥芬河的上游。绥芬河名称是来自于满语。唐代称率宾水,金称恤品河(又称苏滨、速频等),清代始称绥芬河。“率宾”“恤品”及“绥芬”皆为一音之转,均是满语“锥子”的意思。该河系山溪性河流,水流落差极大,弯曲迂回处也多,其形状如同“链子”,故得名“绥芬河”。

     绥芬,满语是锥子的意思,因为绥芬河里生长着一种尖锐如锥的钉螺,满族人因此而称它为绥芬河。绥芬河是发源于长白山麓注入日本海的一条中等河流,当它于万山丛中蜿蜒而来,接近边境时,突然舒展开了腰身,形成了一个冲积平原,这就是东宁平原。中东铁路在设计中就是沿着这条绥芬河谷进入中国境内的,第五站就建在河岸的三岔口村。因此,五站也就叫做绥芬河站。但是修建过程中,忽然发现了从河谷平原穿过太平岭地段的地质结构极其复杂,不得不向北移动50千米。于是,绥芬河站就远离了绥芬河而来到这个海拔多米的山坡上,就是现在的绥芬河市。

年以原东宁县绥芬河镇设立绥芬河市,由牡丹江地区领导。年,绥芬河市由地级牡丹江市代管。

东宁县

东宁,清末设治,以其地居宁古塔东部而得名。清代属宁古塔副都统辖区。年(清光绪七年),宁古塔副都统派员于三岔口地方设招垦局,招民垦荒。年(清光绪十五年),将招垦局改为招垦总局。年1月11日(清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清廷批准,撤销招垦总局,于三岔口地方设置绥芬厅。年6月2日(清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批准,将绥芬厅升改绥芬府,移驻宁古塔城,另于三岔口设置东宁厅,隶属吉林省东南路道。中华民国成立后,年3月,将东宁厅改为东宁县。

林口县

林口一带,清代属三姓副都统辖区。清末民初,因此地处于森林茂密的老爷岭与张广才岭相接的峡口,故有“森林之口”之称,并形成林子口小屯(即中亮子)。年伪满修筑图佳线铁路于此设火车站,取名“林口站”,始有“林口”之称。

林口县正处于老爷岭和完达山的交接之处,“林”盖取于山林茂密,“口”盖为两山相交之处,故名林口。

     伪满康德六年(年)由宁安、勃利、穆棱三县的部分地区析置林口县。同年在原十六省的基础上增设了东安、北安两省,林口隶属于东安省。康德十年(年)十月设置东满总管(包括牡丹江、东安、间岛三省)和兴安总省(包括兴安东、西、南、北四省)。林口随之划归东满总省东安区域。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年)六月五日,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将伪省合并为九省,林口县划属合江省管辖,全国解放后划东北为三省,林口县又归属黑龙江省所辖,沿续至今。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