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320423.html黑龙江第一门户网站本地值得信赖的
写在前面的话—— 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龙江自强不息! 站在时间的节点上回望过去,70年来,龙江大地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满载荣光的“共和国长子”,到正在走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从昔日人迹罕至、泡泽密布的北大荒,如今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大粮仓”……广袤黑土地上,一代代勤劳质朴的龙江儿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砥砺奋进,谱写了昂扬向上的时代篇章,与共和国同频共振,高歌猛进。 为时代放歌,为历史画像。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到来之即,东北网启动了“走龙江大地,看今昔巨变”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活动。三支全媒体采访小分队誓师出击,在这个分外凉爽的北国盛夏,走向正生机勃发的黑土地。我们将牢记新时期媒体的初心与使命,增强脚力、眼力,用脚步去丈量这片土地上的每一道成长年轮,用镜头和笔端去感知时代的体温,触摸发展的脉动;我们将发挥媒体融合的威力,增强脑力、笔力,用全新的视角和现代化的传播载体,抚今追昔,用鲜活的事实、生动的数据展现沧桑巨变,描画龙江人史诗般波澜壮阔的画卷;我们将带着深深的敬意和思索,去探寻和发掘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起源和生动实践,那一定是鼓点铿锵,荡气回肠! 跨越千山万水,仍在跋山涉水。再一次出发,是为了不忘昨天,无愧今天,更是为了无限美好的明天。我们将挥洒激情和汗水,浓墨重彩讴歌这片热土,为龙江加油!为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 “一锹挖出了个鸡西城!”曾有人这样形象地比喻鸡西。说的是,鸡西因煤而兴。从年在鸡西鱼亮沟发现煤炭,到年设立官商合办的穆棱煤矿,再到年成立鸡西矿务局,鸡西成为当时东北解放区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 90年代鸡西市居民区图片。鸡西宣传部提供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这座煤城也在不断探索前行,在发挥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加快转型步伐。其中,恒山区成为亮点之一。 年鸡西市城区图片。鸡西市宣传部提供 恒山区,已探明煤炭、石墨、白云灰、硅线石等矿产资源多达42种,其中煤炭储量6.5亿吨、石墨储量3.7亿吨,优质鳞片石墨储量和品位居亚洲之首。作为资源型城区,70年来的煤炭开采和对外输出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区域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城乡环境、矿区面貌和居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过,区域经济也呈现出“一煤独大”的显著特点。 近年来,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步伐,该地区立足煤、延伸煤,按照“煤头电尾”“煤头化尾”路径,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全力推动煤城向新型能源化工基地转变,煤炭产业正“浴火重生”。围绕“石墨产业之都核心区”建设,规划兴建了总面积10平方公里的石墨产业园区,在抓好石墨矿产资源规范有序开采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石墨深加工产业,提升石墨资源就地转化率和石墨产品附加值。 现在的鸡西文化广场。 目前,石墨产业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已基本建成,先后有香港浩市、北汽集团、深圳贝特瑞等知名企业入驻,产品涵盖石墨微粉、高纯石墨、球形石墨、可膨胀石墨、石墨纸、石墨电极、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烯、人造金刚石等系列多个品种。 在鸡西多媒体数字石墨展厅,一件件展品全面展示石墨产业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子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以及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广阔发展前景。年,全区石墨产业税收达到1.7亿元,税收占比达到44.4%,超过煤炭生产、洗选和发运行业税收的总和,“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已悄然改变,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 中国鸡西石墨展厅内展出的石墨烯产品。 李威,鸡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石墨产业办主任,是土生土长的鸡西人。他介绍,鸡西地区多年来饱受了煤炭市场价格跌宕影响,这也催生了当地发展煤炭产业和替代产业的思路。近年来,鸡西市积极抢抓国家和省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把石墨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中之重,大力推进石墨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扩量升级,把石墨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重点是,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品检测、市场交易、园区建设、人才培育等环节持续发力,加快推动石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中共恒山区委书记孔令宝表示,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恒山区的项目建设取得了新进展,站在“跳出恒山看恒山”的全新角度,加快推进现代化高产高效矿井和煤炭洗选加工企业建设,在全市率先完成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专项整治工作任务,做到真管、真关、真淘汰,为有效释放传统产业优质产能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全力打造充满生机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新矿区。 兴凯湖畔,“百年边城”今朝更好!密山,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美丽的兴凯湖畔,因境内蜂蜜山而得名。作为全国28个边境城市之一,密山拥有国家一类客货两用陆路口岸,年过货能力万吨以上,公路与俄内地相连,铁路连接西伯利亚干线。如今的密山,已从曾经的小镇发展为我省对外开放格局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 曾经的密山城区图片。资料图 如今的密山城区图片。资料图 处于黑龙江沿边开发开放带中间上的密山,对俄经贸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那时起就有民间贸易往来。清末至民国初年,兴凯湖畔的当壁镇日益繁荣,店铺成行,成为了最大的民间贸易固定交易点,每日车马云集、人烟稠密。新中国成立后,年4月密山口岸经国务院批准开放,年6月正式开通。 密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站长杜国春在密山工作多年,亲眼见证了口岸近些年的变化。他表示,现在这里年均过客量60万人次、货物万吨,密山口岸已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30余亿美元。 曾经的密山火车站。资料图 现在的密山火车站。资料图 面对新时代,密山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黑龙江省“一窗四区”总体布局,提出近期重点把密山口岸打造成为以对俄粮食、煤炭、木材、液化石油气及其化工产品进口和轻工产品出口的特色专业口岸,远期把密山打造成为面向东北亚的国际边境合作新高地,争取建设中俄区域性资源要素融合创新中心。 借助区域优势和生态优势,近年来,密山结合红色底蕴和边境特色,突出生态游、休闲游、红色游和边境游四大主题,推出了4大类12条精品线路,成功开通了俄罗斯徒步、垂钓等4条跨国旅游精品线路。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5亿元。从烟波浩渺的兴凯湖到山峦叠嶂的蜂蜜山,从展现王震将军率师开发的北大荒纪念馆到韵味浓厚的将军湖,从人文荟萃的北大荒书法长廊再到绿野仙踪的铁西森林公园。密山,这颗镶嵌在兴凯湖畔的北国璀璨明珠,正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眼下,密山市正以“转型崛起重振雄风”为主线,以建设“国际旅游都市”为目标,以现代旅游业为战略引领产业,以绿色食品、对俄进出口加工和矿产资源深加工为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开放、生态、创新、精美”四大战略,全力打造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密山新篇章。 边城百年,还看今朝! 来源:东北网 记者:孙英鑫葛金鑫刘楠 编辑:于丹丹 责编:吴琼统筹:王刚、高长利监制:陈宝林往期回顾 /揭秘 黑龙江大米为啥卖得这么火?究竟哪里好?让人爱到忘不了……/公告 招聘近千人,最高年薪20万!黑龙江这些单位招人啦! 既然在看了,就点一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