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6-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世界读书日

“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年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我们将在以后系列发布“阅读“的相关专题。

读书之乐

《读你》

文/张松杰

----阅读鸡西作家高翠萍老师《当时只道是寻常》有感

一本书蓄集了作者半生的心路,断断续续地,作者将零星与琐碎的记忆拼接,快乐与哀凄交融,遗憾与升华并肩,成熟与留恋为伍……所有的思绪化作万千码字的灵韵,迸发于笔墨,在日月交辉中得以出炉。很荣幸,我与作者高翠萍老师有缘相识;很庆幸,我有缘阅读高翠萍老师的散文集《当时只道是寻常》,是她本人的第一部散文集,也是高老师主编的“百合文丛”八套丛书的第一套。细数光阴,零碎中两月将近读完此书。心中万般滋味汇聚于心头,让我用文字打开灵魂的密码,写下深远的感触,走入作者多梦的春秋。

(一)亲情

读你的亲情,宛如腊月的火炉,又似大雪栖身的红梅,还似深山老林的山泉汩汩。姥姥那一锅白白胖胖的馒头,那是你经久不息的暖情;艰苦的年代,填饱肚皮是一件幸福的事,可就在这一日三餐中包涵了多少亲情,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透彻的领悟;一个人的出生地是不可选择的,那么在你深扎心底的情路里出生地必将是不老的回首;你用一种回忆思念姥姥给予你的体贴,你用一颗忧愁弥寄岁月,相信所有那个特殊年代的人阅读到你与姥姥光阴的故事都会泪寄往昔。爸爸一顿一斤的白酒伴着书籍饮尽现实。在你的文字里对父亲的家族描述有限,刻入灵魂的是父亲读书喝酒两大快事;可你的字里行间在向世人昭示父爱如山,一个家庭的脊梁,宛如完达山脉高挺。姊妹的矛盾在丈夫手术室外融化血浓于水的郁结,那是生命里不可剥离的爱,泪染心扉,谁人暖随,借问来路,可有梦回?送儿子上大学你转头的那一刻哭天喊地的不舍,相信每一位阅读者都会久久的回味;“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古人尚知,何况今人?婆家大伯哥治疗期间那股亲情的诠释,望着母亲的背影无声的泪流……一篇篇勾勒人世亲情的内心告白,是深埋心头无穷无尽的爱。我读你的心恰似幻化一个虚拟的大家庭,用我从未拥有的亲情画卷暖我半世单亲的哀凄。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妈,不是不着边,自从我老婆婆去世后,我就觉得老李家就散了,尽管他们哥们之间关系和谐,也曾经是五好家庭。但没有老人的家,就感觉变了。”“妈,你明白了吧!你一定要好好活着。不要做让我和妹妹弟弟担心的事情”。多么质朴的真情,是华夏泱泱大国的孝道传承。母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我们赋予她太多的内涵,也承载着太多的伟大。前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布尔什维克战士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现代著名作家老舍也曾说:“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份亲情,都有一种骨肉相连的爱,相信,阅读高翠萍老师的这部书,会让每一个人的灵魂有所交集,相信亲情是永无止境的情缘。

(二)友情

山一程,水一程,岁岁匆匆,多少人成为擦肩而过的风景,多少熟悉沦落为风尘的陌生,但是有一种经得起搁浅的感情那一定是生命的红。模糊的温暖时而问候心灵,寻觅的记忆时而唤醒童年,是否联系已经不是阐述友情的纽带,只要真正的走入心境,那么我们彼此的情义是永不凋落的蔓藤。从这本书籍里让我品味“站在原地等你”的牵念,还有对“老傻子”能有一份好的归宿的期盼,以及对那段艰苦工作中“轧钢厂里的旧时光”的炽热情怀。在《牵挂》一文最后的结尾作者是这样描写的:“只因世间还有一种叫牵挂的情感永永远远地存在于你我之间,这种情感虽历尽沧桑但本质不变”……十指摊开,纹络里铭刻友谊,午夜风吹,黑暗里飘忽不定的是思念,那一个个轮廓,从未走远。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曾经说:“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是呀!天涯海角不是距离,心的牵挂犹如依偎萦迂相系。古希腊时期的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的亚里士多德也说过:“友谊就是栖于两个身体中的同一灵魂”。千古名言,阐释人心,情谊无价。

一行行文字,宛如作者的灵魂自诉,让如今这浮华的社会还有一丝除了亲情之外的纯真。我在多少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品读着作者的心语,仿佛我荏苒的友情一幕幕从沉浮中躁动,让我的心滔滔不绝的流连。相信你,在作者的文字里一定能穿越时空,寻回失去。

(三)人情

社会是个大家庭,人与人的“人情”是个复杂的话题。尔虞我诈、蜚短流长、孤芳自赏、其乐融融……我不知用怎样的词汇诉尽人情冷暖与悲欢离合,可年过半百的作者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为我们解开红尘的锁芯,化一缕烟云听漫长的殇别之歌。作者对于矿山的情愫就如同热衷于她的散文写作,矿山里的一草一木、人文风土都煽动她的笔墨,让她分时段的记录人情的无奈与惆怅。文字里那些作为矿区家属的女人,太多经历的爱情就如吃一片西式面包那样简单,岁月里品尝更多的是担忧与艰辛。担忧早出晚归的丈夫是否平安,艰辛日子有老有小要如何过的更妥帖。矿区的工作是高危险的工种,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被作者还原,一场场生死离别被作者有血有肉的刻画,天若有情,天不老,人若有请,梦中圆。相信时空的隧道里会再次团聚。在作者的笔下那个瘫痪的林业采伐男人,无数个月影伊人的不眠之夜,颤抖的自责;彼此抚摸间欲望的无奈,那欲死解脱的歉疚,都让处在那个生活氛围的男人和女人演绎的凄美绝伦。性欲的渴求是一种自然生理,何来用此甄别一个女人的品性是否忠贞;旧社会的被迫苟且残喘,被带入到新社会的比比唾骂……一个个令人深思的难以登大雅之堂的话题被作者一一阐述。望着漫天飞舞的星斗,迎着洁白的月色,我为作者一段段一篇篇代言似的文字叫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又孰能无过?情欲之事本身就是凡人的烟火。在《麻婶》那篇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日子的坎坷,就像山间的羊肠小道,布满了荆棘。又像雨后泥了哭揣的路,没法走。偶尔,麻婶在手足无措的时候,实在挺不过去的时候,和一些男人有了露水之情,露水有没有情份在里面,麻婶不知道”。不论曾经还是如今,生命有千万种活法,有心甘情愿也有迫不得已,何须用一个定义何须用一种伦理道德去约束去评价某个时代,某段人生呢?只要心是干净的,那么唯我独知即可。人情的社会重男轻女就像祖宗牌位,真正遗弃的少之又少。《路铁匠》一文,让每一位读者在倾慕平凡小家爱情的同时,也对一个有一技之长顶天立地的男人有所敬重,同时更让我感触到了一个家庭传宗接代的重要性。家庭事理的文字在此部书籍的多篇文字里有所揭示。原来,品读也是一种还原,还原也是一种传承。

台湾女作家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个人的遭遇,命运的多舛都使我被迫成熟,这一切的代价都是日后活下去的力量”。我认为此段话作为归纳作者笔下的命运坎坷的红尘女子再好不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往事别了又上心头,唯愿旧去新来别样遒。

(四)风情

读你,万丈柔情;读你,相思孤零;读你,民风纯朴,悠悠梦境。爱情与乡情是否应归纳为“风情”之内,我不敢确定,但是我落笔的那刻,愿将三者归于一体。作者的书中,多少思念在雪中纷飞,你品读《一寸相思一寸灰》会有一种惊扰岁月的感触,哪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尘封的故事,当一切时过境迁,你无论是站在风中,还是聆听他(她)人的红楼怨梦,都是在回望一种风情。《落花时节又逢君》,将一个玉树临风的男人叱咤风云的场面细化,结局是悲哀的,悲哀的让所有人为之惋惜。怎样的风情诉于文字,怎样的沧海桑田缩写人生,唯有空灵的风情乃红尘变幻莫测的风韵情怀。《大秋》一文,让我反复阅读细细品味,那种对爱的坚贞让我涕流。汉代乐府民歌《上邪》这样写道:“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再也想不到更为适合那个叫大秋的女子对爱情坚贞的词句了!韶华流水,清风拂去,千回百转,终圆初心。

《情牵立新》,那是山山水水的归程,那是挚真挚爱的温暖。作者在字里行间暖一片蓝天,作者在澄澈的山泉水旁笑染乡情。故乡是一抹挥之不去的风情,如果用诗留恋那便是:“小道悠扬,朗明雅芳,邻桑惬意,情韵绵长”。如果用心语表白那便是“晚情的和美归宿”。我游走在作者的立新,我游离在作者的意境,我抒情别样的韵味,为你传唱纯朴的风情。

品读高翠萍老师的“风情”,宛如与她一起勾画《亚威农的少女》;又仿佛一起与她聆听《升C小调圆舞曲》。把一份意境融入乡情那便是风情万种的人生。把一份等待与回忆放在枕边,那便是情感故事里的不落风情。

(五)诗情

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能提笔写下岁月里的点点滴滴;如果能在工作环境中都浸满诗情画意;能在旅途中把遇见升华;能在通过学习的路上通过品阅她(他)人的文字里享受空宁的美,那便是幸事,那便是洒脱的诗情。《太液澄虚月影宽》一文让我最少反复阅读五遍。我被作者不知不觉的带入一种麒麟山的仙境;我被作者优美淋漓的笔锋感染;我被幻月下的空冥融化。身为作家,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能将心底的呼唤用清雅的文字临摹,那便是独一无二的诗情。《编辑《雪花》的一些琐事》是一篇敬业职守的好文章。一个以文字浇注灵魂的人,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上也一定是一个诗情曼妙的舞者。一山一水一天一地,一切万物都让作者划入此书的第五辑《暮然回首》大篇幅里。你愿意如我一样领略作者的诗情画卷吗?

宋代诗人王琪的《春暮游小园》一诗这样写道: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多么美的画面,这是作者引用的诗句,我再次引用,希望有一曲同工之妙。诗情踏九霄,文韵最天骄。君问何时褪?绵绵永不消。

(六)晚情

元代女子管道升的《吾侬词》这样写道:“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爱情一题是我融入风情框架里的一部分,可我唯独要把作者的《相依为命到百年》一文提炼到“晚情”章节里来诉说。因为上面的《吾侬词》就是作者《相依为命到百年》一文感情引用的独白。每一个人在不早一步也不晚一步的地方,遇见生命里命中注定的人。虽然太多人中途退场,可我们的初心是希望彼此携手相依为命到白头。我们用尽平凡与平淡相伴到晚情,唯愿黄昏下彼此心心相印,走完斜阳的霞虹。作者将自己晚年的梦诉于文字,表达对先生的爱与依赖。这是怎样的一种相濡以沫走过春秋的感怀啊!在《相约》一文中,作者同样把对鸡西建市周年的宏图给予展望,这是一个作家对生活工作所在地,对家山的祝福。一个人有多大的胸怀就成就多大的未来。相信,在50年以后,不论我们是否在,高翠萍老师的那份大爱仍旧焕发辉煌。

晚情是什么?晚情就是相依为命到百年;晚情就是只要你还在,我就努力的做到不离开。晚情就是一个人做了一件长远谋略的有意义的事,即使不能看到未来的黎明,也一样为将来的黎明焕彩。这就是高翠萍老师的晚情,相信你们也会在阅读中与我有同感。

读你,如二月的寒气,写尽身边历经的悲戚;读你,如春天的乍暖还寒,写尽情感里变幻莫测阴雨;读你,如初夏的花红柳绿,写尽心声的希冀;读你,如金秋的原野,写尽万象千奇;读你,如寒山的枯叶,写尽等待与明天;读你,如十月的小阳春,写尽诗情画意;读你,如腊月的红梅,写尽晚年的幸福。

我读你的心,便是: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作者介绍

高翠萍,现为鸡西市图书馆研究馆员(正高职),政协鸡西市第十二届常委。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协会员。鸡西市作协副主席、鸡西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毕业于哈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出版散文集《当时只道是寻常》,曾在《散文选刊》《安徽文学》《解放军文艺》《雪花》《岁月》《《黑龙江日报》等国家、省市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题材的作品二百余万字。

《读你》作者介绍:张松杰

笔名何慧,网名彩虹追月。年生于哈尔滨市双城市,现定居虎林市。虎林市作家协会会员。虎林诗词联学会副主席助理。自幼喜欢写作。作品收入《鸡西作家》等多种报刊。

用一个普通的心感慨事物的变化;

用坎坷半生的经历品味人间冷暖;

用自我的智慧把心得抒发于笔墨;

用一点灵犀让自己洒脱。

作品链接

清明忆:春的眼睛张松杰

清明?清明张松杰

落梅张松杰

三月八日:心声张松杰

《元旦快乐》张松杰

《一种思想,一种精神,永恒》张松杰

没有人一直陪着你张松杰

《一寸相思满月》张松杰

山谷的月亮张松杰

春语张松杰

今天是小年,突然好想你张松杰

初三心迹之文竹青清张松杰

年张松杰

初七,打开心窗张松杰

《闹元宵》张松杰

年作品链接

《跨年》

《太阳的光辉》张松杰

欢迎







































倍他米松乳膏
共抗白癜风你我同行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