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年度鸡西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申报和鉴定工作圆满落下帷幕,此次申报和鉴定,市人社局以“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点,以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为工作理念,创新便民惠民举措,用实际行动践行“四零”服务承诺,用贴心的服务赢得百姓口碑。 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市人社局医共接收申报材料1.5万余份,组织名申报人员参加现场体检,为28名卧床申报人员提供上门鉴定服务,历时四个月,共计组织鉴定人,累计鉴定病种3.9万余个。 一是精心谋划筹备,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年初,依据省、市门诊慢性病相关政策,制定了《鸡西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申报和鉴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时间节点、工作任务、人员职责、具体工作安排等内容。同时,通过在全市个社区张贴宣传板、发放10万余份政策宣传单、刊登鸡西日报和在市人社局网站发布信息等形式,广泛宣传门诊慢性病政策和申报事宜,努力保证参保人员知晓政策、明确流程、及时申报。此外,组织我市六区人社部门、医保经办机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等余名工作人员举办门诊慢性病申报工作培训班,为申报和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是合理布局申报网点,方便参保人员就近申报。为践行“让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理念,最大限度的方便参保人员提交申报材料,市人社局委托全市各用人单位负责收取本单位工作人员的申报材料,并为无工作的参保人员合理设置了68个社区申报网点,参保人员可在单位或就近社区申报,切实将服务送到参保人员“家门口”。 三是严把审核关,确保鉴定材料真实有效。为确保申报信息准确详实,组织专人对所有申报病历资料采取“收一个、审一个”的方式进行严格审核,对有异议的病历资料派专人到医疗机构逐一比对核实。此次慢性病申报和鉴定工作,共筛查出虚假病历13份,从源头上杜绝了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等现象,有效保障了医保基金现象安全。 四是运用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按照“互联网+人社”的总体部署,将申报人员信息、申报材料等扫描录入至“慢性病鉴定系统”后,由系统自动、随机分发病种,鉴定专家不用再手工翻阅纸质档案,只要轻点鼠标即可评定鉴定结果,系统即可自动生成补助核定标准并上传到省“金保工程”登记,再按病种核定的标准支付相应待遇,确保了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严密性和信息查询的便利性。 五是开辟绿色通道,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市人社局抽调工作人员和医疗专家组成了上门鉴定组,提供上门服务。在5月13日,深入到六区28名申报人员家中开展上门鉴定服务。鉴定中,医疗专家仔细检查了卧床人员的身体状况,详细询问了病情,查看了病史资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鉴定,并免费为申报人员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和康复指导,解决了卧床人员无法参加集中体检的难题,受到申报人员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转自:机关党委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