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品牌代言 医院改革发展,创新服务系列报道 孙伟本报记者王文利 12月9日上午9时左右,医院门诊大厅,此时办卡挂号的人们井然有序的排着队。60多岁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医院看病,这里医疗设备先进、医生技术水平高、医护人员态度好。而且这里中医、西医都有,康复得也特别好,医院成为他看病的首选。 “医院缘何能成医院?医院院长武鹏翥几句话道出其中的秘密:“医院发展的关键。医院要赢得百姓信赖,需要有一流的就医环境、一流的医疗设备、一流的医疗团队和最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样百姓才能放心地来治病,舒心地治好病。” ” 近年来,医院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医院以来,以“建设百姓信赖、患者首选、员医院”为目标,医院品牌建设与团队发展,强力培养出一批品牌专家,打造出一批品牌专科、也历练出一支蓬勃进取的优秀团队。 1上午10时,记者来到骨伤一科病房。对治疗骨伤疾病特别是腰椎间盘的手术治疗具有领先水平的骨伤一科主任刘学军,此时正在为一名患者进行中医外治浮针治疗。刘学军告诉记者,浮针治疗是国内刚刚兴起的一项中医技术,它是从针灸演变而来,但又优于针灸。它具有疗程短,止疼快,无痛安全的特点。对治疗各类软组织疼痛、妇科疼痛以及癌症患者疼痛有特殊效果。这是一种不采用任何药物的“绿色治疗”。医院从今年5月引进该技术,骨伤一科、骨伤二科、针灸科共治疗患者余人次。 范女士告诉记者,前不久她在公交车上摔伤膝关节,医院时伤处疼得不敢碰,刘主任为她做了浮针治疗,仅三两分钟,就缓解了疼痛。范女士还告诉记者,医院住院,这里的医疗环境,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都让她感到特别满意。 谈起短短8个月,采用浮针技术就解决了那么多患者的痛苦。刘学军说:“近年,医院为我们搭建了展示个人能力的平台,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我们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掌握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服务,为医院争光!”据了解,目前,中医院各科室竞相引进开展中医适宜技术70余项,年门诊非药疗法治疗达3万余人次,占门诊总人次的14.85%。 医院学习,中医院今年共选派15名专业骨医院进行长期学习,派出余人次参加各类短期培训班、研讨会。年以来,共选派余人次管理及技术人员到北京、上海、医院中长期进修学习。副高职以上人员由38人增加到人,第一学历本科人员由26人增加到人,硕士学位人员由1人增加到19人,一批学有所成、造诣深厚的专家脱颖而出。 普外科主医院引进并重点培养的品牌专家,他在外科微创领域小有名气。他完成的“一孔”双视免气腹腹腔镜手术,不仅添补了我市空白,更为广大爱美的患者解除病痛。今年49岁的李利,年调入医院普外科,先后在医院、第一军医大学、哈医大进修,近年来,在我市应用腹腔镜对甲状腺、胃肠、肝、胆、脾、胰、乳腺等普外科疾病实行微创手术治疗,闯出了一条新路。 李利主任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医院发展付出那么多心血与汗水,特别是让我们拥有了国内领先的现代化手术室,每天工作都充满劲头。据了解,医院“一孔”腹腔镜胆囊微创手术已成功开展近例,而且无一并发症出现。 治未病中心主任闫新俐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善于学习,精于思考是她的特点,她先后引进推广国内著名专家胡志宏老师的整体康复技术、齐伟老师的“三精”疗法,将西医学、生物力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进行整合运用,开展运动损伤及整骨新技术,其疗效之“神奇”赢得患者、来访专家的广泛赞誉。 像刘学军、李利、医院医院专家还有很多,他们已逐渐成长为患者信赖的名医,在他们的带领下,催生了一批品牌专科,在学科建设与技术创新上不断进步。 作为国家级重点专科的脑病科,在两个病区的基础上,扩大成立脑病三科,充分满足了患者的就医需求;急诊外科开展自体血管移植、VSD持续负压引流术,成功完成高难度开放性创伤修复手术;脾胃病科在传统中医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中西医专家共同努力,胃镜下息肉电切术、套扎术、镜下凝胶止血术等技术不断实现新突破;神经外科与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合作,引进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颅内压检测技术、以及面部痉挛、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等,收到了良好地临床效果等,有力推动了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准确及时的诊断是患者的期许,也是医生技术进步的支撑。年年末,医院斥资余万元引进我市首台西门子炫速双源CT以及西门子1.5T核磁共振、美国施乐辉高清关节镜、奥林巴斯腹腔镜、宫腔镜、美国强生超声刀、手术高频电刀、数字口腔全景机等先进医疗设备,为中医腾飞插上了现代医学的翅膀。心病二科主任刘玉平深有感触,自双源CT投入使用以来,仅他经治就确诊了三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由于诊断及时,医院接受手术治疗转危为安。而确诊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多达数百人,其中数十例患者及时接受了支架治疗。 医院,从科主任到普通员工,人人为发展做贡献,医院品牌做代言。帮助外国友人就医,为走失老人寻找家人、主动捡拾地面的垃圾、劝阻不吸烟......中医人在用行动诠释品牌的意义,也换来了发展的日新月异。截至目前,医院年出院患者人数较年增长了7倍,床位数由张增加到张,床位使用率由55%增加到.94%,连续三年在全市行风测评中,患者满意率名列第一。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