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拥有广袤肥沃的黑土地和天蓝、水清、田洁的生态资源,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区位优势和加工优势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绿色食品开发列为转型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经过5年的努力,昔日煤城已成为重要的“绿色大厨房”。 绿色食品“绿不绿”,关键在原料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已建成5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万亩,分布在虎林、密山,涉及水稻、玉米、大豆3个品种;建成87个省级“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面积18.15万亩,有8个基地被评为建设样板。基地农户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种植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广泛应用先进技术、专用肥料和生物农药,确保原料质量。 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吸引了中粮、娃哈哈、新加坡益海嘉里等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鸡西建厂,同时也带动了绿都集团、东粮经贸公司等地方加工企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22户,万元以上、亿元以下的有14户。基地与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这种新机制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标准化生产运行模式,其核心是政府主导、企业拉动、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正是由于这种新模式的推进,全市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监测面积由年的万亩发展到目前的万亩,占总播种面积42.39%,涵盖水稻、大豆、玉米、杂粮等品种。年,绿色食品原料产量86.71万吨,实现产值23.37亿元。 在绿色食品产业龙头的强劲带动下,鸡西“三品一标”认证总量迅速扩大、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综合效益明显增强。全市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由年的个增至目前的个,其中认证有机农产品36个、绿色食品85个、无公害农产品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在省、市例行监测、检查和年检活动中,“三品一标”认证产品的合格率始终保持%。 为扩大绿色食品的市场占有率,鸡西加快实施市场体系建设工程。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整合出“兴凯湖大米”和“虎林大米”两个地理标志品牌,培育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28件、市知名商标21件,多举措进行宣传推介。组织加工企业参加大型农产品博览会,与客商建立了长期稳定供货关系。支持企业在大城市开设旗舰店、连锁店,利用电商平台开展线上营销。 质量安全是绿色食品的生命,近年来,鸡西在监管工作方面勇于创新。记者了解到,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扫描虎林牌大米包装袋上的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