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新希望展现新生机——记者走进我省四大煤城探访感受新变化(上篇)□文/摄见习记者蒋平黑龙江日报记者吴利红 华升石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石墨烯润滑油准备装箱。 随着资源枯竭硬约束增强,我省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煤城转型发展势在必行,爬坡过坎时的“阵痛”,换来的是靠单一煤炭过日子局面的改变。希望在哪?办法如何?连日来,记者陆续走访四煤城,在春日里感受到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孕育的新希望、展现的新生机。 石墨烯产业带动新希望 石墨烯是世界上已知最薄的二维材料,有诸多的优良性状,其在航天航空、高端集成电路、锂离子电池等众多领域拥有无限应用前景。在四煤城转型中,记者看到石墨烯产业的异军突起。 在鹤岗市黑龙江省华升石墨股份有限公司石墨烯润滑油车间内,记者看到,一桶桶石墨烯润滑油成品通过智能机械手装箱后运往北京、上海等30余家直营店。“普通润滑油会对空气产生很大的污染,而汽车使用石墨烯润滑油后,排放的有害物质会降低4~6倍。”在该公司工作的俄罗斯专家、石墨烯润滑油项目负责人谢柳金向记者介绍说,公司开发出石墨烯润滑油,填补了中国国内高端功能性润滑油产品的空白,与广西柳工机械、龙煤集团等大型用油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今年自动化智能化润滑油生产线投入生产后,主营业务收入可达2亿元,税收万元。”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 大鳞片石墨储量丰富的双鸭山,也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新兴产业。正在建设的中双石墨有限公司施工现场内,百余名建设者正积极推进项目实施。项目负责人王海东指着正在安装的设备说,设备安装已完成八九成,项目运营之后预计年采石墨矿石万吨,生产石墨精粉6万吨,年销售收入7亿元,利润2.1亿元,税金万元。 在位于七台河的宝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这里已具备吨石墨烯产能,成为全国首个石墨烯工业化项目。 鸡西浩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利用石墨烯作为基础材料,研制出宝石级人造金刚石。面对展柜里陈列的12颗闪闪发光的黄色、白色“宝石”,副总经理辛友刚告诉记者,公司是东北三省首家采用“高温法”提纯石墨生产工艺的企业,新开发的高品级培育钻石达到6克拉,未来将生产10克拉以上产品,可满足电子、光学方面的应用。在鸡西市,目前有石墨生产企业51家,在建项目20个,高纯石墨、球形石墨、负极材料等17种深加工石墨制品实现了产业化,去年产值增幅达到36.1%,是鸡西市所有产业里增长最快的,成为鸡西市新的支柱产业。 非煤产业带来转型新动力 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四煤城奋起发展非煤产业,新动力影响逐渐显现。 萝北奥星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产业链式石墨精深加工中外合资企业。董事长陈瑞告诉记者,公司年6月启动了石墨深加工二期项目——新建年产2万吨高纯石墨、2万吨可膨胀石墨生产线项目。正在建设中的项目达产达效后,可新增年销售收入3.4亿元,利税.5万元,新增就业岗位个。与此同时,对石墨产业链的延伸和提升石墨产品附加值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更给地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宝清县万里润达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及热电联产项目现场,万里润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志富说,公司的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主体已完工,今年9月投运;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2月份开工建设,力争11月试生产。 时值4月,正是农田里棚室采摘草莓的好季节。在七台河市龙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温室草莓大棚里,新鲜免洗的奶白色草莓正孕育生长,果香四溢。经理杨浩介绍,公司前身是一家煤炭企业,面对煤炭资源枯竭的实际情况,年转型发展农业,现已建成太阳能一体化双保温多集热节能减排越冬温室17栋,温室里种植日本品种的草莓、大樱桃、葡萄等,今年已收到良好的效益。 由鸡西凯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凯源机械加工项目,3月份复工以来,正在加紧建设中,计划7月份建成投产。项目建成之后,将成为鸡西市民营企业中最大的数控加工中心,达产达效后,年产值万元以上,税金万元。 项目建设带来煤城新机遇 记者在四煤城采访时感受到,项目建设已成为各大煤城的“一号工程”,打造着新的增长极。 年开工建设的鹤岗市国信通动力电池、智能手机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中手机生产线已试生产,截至今年1月份,生产手机余万部;今年二期工程开始建设,三期工程计划年建设,总体项目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电池2亿支、动力电池万组,手机万台,可实现年产值亿元人民币,创税5亿元。今年,将全力推进智能手机项目上半年达产达效,实现利税。推进动力电池项目上半年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下半年投入试生产,力争年底前达产达效。 正在紧张施工的鸡西唯大石墨烯产业园项目,工厂外网及道路建设施工进度达到95%,辊道窑、回转窑、制氮机等设备安装完毕,已有3条生产线安装完毕,另外3条生产线正在安装,预计6月份进入量产。6条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线正式投产后,预计实现产值9.6亿元。 在双鸭山市的神华国能宝清煤电化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设计年产能万吨的露天煤矿项目已完成全部基建期剥离工程量,地面生产系统安装工程已基本完成;今年8月份将完成联合试运转工作,11月份将全面达到生产标准。董事长黄广聚介绍,项目的落地将延伸煤炭产业链以实现效益扩大化,实现煤电产业清洁化、清洁产业规模化,推动我省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据悉,前不久,七台河市23个项目集中开工,重点推进万元以上产业项目50个(含谋划项目6个),总投资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6.8亿元。此次集中开工的23个重点项目,涵盖了现代煤化工、石墨新材料、绿特农产品、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将有力推动七台河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经济振兴发展。 告别脏乱差城市更美丽 ——记者走进我省四大煤城探访感受新变化(下篇) □文/摄黑龙江日报记者吴利红见习记者蒋平 鹤岗正在进行的“两河十四沟”综治工程建设现场。 鸡西、双鸭山、七台河、鹤岗四大煤矿城市,在经过数十年的煤炭开采之后,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煤矿职工住房也相对落后。棚户区、地面沉陷、污水直排地下、城市绿化薄弱……在人们的印象中,煤城的市容市貌多是“脏乱差”。 然而,随着煤城转型步伐的加快,四煤城对城市环境和百姓居住条件进行了大幅度的提质改善。如今再走进四煤城,映入眼帘的是矿区一幢幢整齐的楼房,街路上一条条造型各异的绿化带,美丽的街心花园…… 治理黑臭水体打造清水秀岸 日前,记者来到鹤岗市北山公园附近的兴山二道沟黑臭水体改造现场,这里是“两河十四沟”综合治理工程的一部分,推土机、挖沟机正在紧张作业。该项目技术人员高伟国指着快要平整好的沟底说,过去,因周边生活区部分未经处理的污水与雨污合流,直排河沟里,加上煤矿洗煤水、矿井疏干水间歇性直排河道,造成二道沟水体污染,环境十分恶劣。 来北山公园放风筝的王志富大爷告诉记者:“没有改造前,沟里的水都是黑色的,周边还有畜禽养殖场,空气也不好,如今政府正在治理这里的环境,希望早日看到清水蓝天。” 鹤岗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刘德印介绍,“两河十四沟”综合治理工程按照“一河一策”“一河一品”规划建设,工程明年全部竣工后,将实现清水秀岸,提高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水平。 走进鸡西市,映入眼帘的是街区上造型各异的绿植。去年鸡西定了体育会展中心、版画基地周边、和平大街街头、学府街等十项重点绿化工程。“每项工程均采用自然式的手法,利用原有地貌,因地制宜栽植适生树种和花卉,并设计多个园林小品,营造出一种自然、现代的景观空间。”鸡西市园林管理处副处长于铁军介绍。 “我家离体育会展中心特别近,看着重新铺种的草坪,栽植的各种花卉,吃完晚饭去遛遛弯儿,心情别提多美了。”市民韩丽双高兴地告诉记者,散步时听到最多的就是百姓们称赞生活环境的改善。 如今,鸡西市已拥有8个大型公园广场、24个街头游园、块街头绿地,89条街路上已构建起以街头绿地绿化为“点”,以街路绿化为“线”,以公园广场绿化为“面”的纵横交错的绿色自然生态网络。 告别棚户区住进安居房 过去煤城不少居民住在沉陷的棚户区内,冬冷夏热,七八口人挤在一起。如今煤城百姓逐渐告别棚户区,住进宽敞的楼房,分享着宜居的喜悦。 在双鸭山市银苑小区内,老人们正在小区广场上悠闲地晒着太阳。粉刷一新的墙体,看上去如同新建的小区一样。居民张先生告诉记者说,这里的老旧楼房没有改造前,墙体上各种电线,如同蜘蛛网一样,楼内卫生条件差。年政府对这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如今楼道清洁,屋内冬暖夏凉,供水、供气和供热都很好。” 从年开始,双鸭山市加大对城市老旧小区的改造力度,年到年改造老旧楼房栋,年改造老旧楼房栋,一共改造老旧楼房栋。改造使一个个在时代变迁中失去光彩的老旧小区“脱胎换骨”。眼下,双鸭山市投资万元,正在全力推进老旧住宅改造工作,力争将主城区剩余的老旧住宅全部改造完毕,将惠及14.4万人。 “我家原来住在采煤沉陷区,生活环境非常不好,有大型车辆经过的时候,屋子里都能感觉到房子在颤。”七台河市民刘洋向记者说,“如今政府给我们搬迁安置到楼房里,我这心终于‘落地’了。”去年,七台河市通过新建和货币化安置,搬迁安置沉陷区、煤矿棚户区、采沉棚户区住宅9万套,完成投资.7亿元,受益人口约30万人。 垃圾集中运如厕不再难 水清街绿,楼固屋暖。煤城百姓生活舒适度逐年提高。近年来,煤城在方便市民如厕、科学处理垃圾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升市容市貌、完善城市功能。 去年鸡西市将垃圾中转站改造列入当年政府工作报告,当年在鸡冠新区设立了两座景观式垃圾地埋站。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投入使用的地埋站是目前省内最先进的垃圾转运设施,占地面积小、压缩功能强、环保效果好,鸡西市垃圾收集转运已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 截至目前,鸡西市共改造新建维修公厕44座,其中新建13座固定式水冲公厕,各县市区共新建25座景观公厕。新建的公厕充分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妇婴等特殊群体的要求。在鸡东一新建的景观公厕内,记者遇见正在婴儿护理台给孩子换尿不湿的小秦。她说,公厕的建立,不仅为市民解决了如厕难的问题,残疾人通道、便民扶手、紧急按铃、第三卫生间等人性化的设计,也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双鸭山市自实施垃圾袋装化试点以来,在主要街路及周边区域定点定时收集垃圾,垃圾袋装化小区达到19个,取消了敞口暴露式垃圾箱,实行密闭式收集运输,减少垃圾运输二次污染。过去夏季臭气熏天、冬季污水结冰的状况得到彻底治理,城市卫生明显改善。双鸭山市专项列支多万元,新建扩建水冲公厕19座,再建4座,维修旱厕93座,解决了主城区沿街公厕少、群众如厕难的问题。 本报编辑:吴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