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黑土地上的昌氏族人
二零零七年六月十日至七月三日,历时二十四天,行程六千多公里,我由山东肥城赴东北三省,寻访生活在那里的昌氏族人。此行促进了族谊,发现了一批新族群,充实了修谱资料,获得了许多意外的成果,回想起来令人欣慰。 第一站到达黑龙江省宾县民和乡的后腰屯,这里居住着十几户从山东石横迁去的族人,至今已有六代,近百人。我在县城买好了供品和纸香,目的是祭奠宗亲会副会长昌怀斌先生的母亲(我称为祖母)。当天怀斌先生召来了各户代表会面,我取出带去的五、六期简报和《实施方案》以及三次会议的合影,大家传阅,并向族人介绍了总部情况,讲了此行的目的,大家一致拥护。会后,怀斌先生在家里摆两桌酒菜招待了大家。 第二天,怀斌先生亲自驾车,送我去了二十里外的丰富屯,那里同是从石横迁过去的族人,也有几十口人。这是个比较贫困的村子,族人昌玉林虽患股骨头坏死,行走都很困难,但为了挣点零花钱,还必须坚持每天开拖拉机外出。当提到捐款修谱时,他毫不犹豫的拿出了元钱,说:“没多有少,表个心情吧”,我和怀斌先生不想收他的钱,可他坚持要捐,并让记到他父亲昌怀贵先生的名下,真让人感动。在回到后腰屯后,怀斌先生组织了族人捐款活动,计捐款元。 第二站是离哈尔滨市公里的方正县,前年我听说该县林业局有一位副局长叫昌玉敏,曾给她通过电话,去过信,也寄过两次材料,均无回复。六月十七日,上午十点到达方正县。先去了县委,到了那里才知道当日是星期天。经反复给值班人员解释,一位年轻的同志才告诉我们,四楼政法委办公室有个叫昌玉娟的,人民银行的行长叫昌甫,但不肯告诉我们电话号码。到人民银行,值班人员告诉了昌甫的电话号码,不巧的是他们三个县的银行系统正在山里开运动会,电话打不通,他当天也回不来。我们又去林业局找昌玉敏,门卫说她早已调到物价局当局长了。到了物价局,方知她去海南了。为了找到昌氏族人,只好求助当地派出所,出示证件后,工作人员在网上找到了昌玉敏和昌玉娟的资料。通过政法委书记得到了昌玉娟的电话号码,遗憾的是,她正在哈尔滨开会,几天后才能回来。因已约好了第二天去鸡西市,我们不能在此久等,最后商定复制相关材料,委托怀斌先生的朋友唐俊峰先生交给昌甫,请他组织当地的修谱工作。 在复制照片时,听说邮局有个叫“昌跃”的,我们立即拨通了他家的电话,他家属告诉了正在外面打牌的“昌跃”的手机号码。老两口都十分热情,请我们吃饭,可当饭后我们见面时方知他姓苍,并不姓昌,还为我们交了三元车费。虽有些尴尬,但由此可看出族情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多重的份量啊。 六月十八号,早六点乘车,从宾县经七台河市转车,十三点到达了鸡西市,全程四百公里。在路上与方正县的昌甫先生通了电话,简单交流后,告诉他以后的工作由怀斌先生联系指导,并请他把有关事情办妥。到鸡西市主要是寻找离开山东六十多年没有跟家乡联系的昌玉福一家及其他族人。 鸡西市是祖国太阳升起最早的地方,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北、东分别与勃利县、七台河市相连,南和穆棱市、西与林口县毗邻,东与俄罗斯交界。总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万。鸡西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发现56个矿种。主要有煤炭、石墨、大理岩、黄金、铂、钯、矿泉水等。鸡西煤田分布广、煤种齐全,有焦煤、气煤、肥煤等7个煤种,总储量80亿吨,年产原煤万吨。这里是绵延数百公里的山区,望不到边的森林把山和丘陵地盖的严严实实,这里是煤田重地,山坡上和山坳里布满了简陋的私营小煤矿。国营煤矿却也显得很雄伟。远走他乡的族人们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我们花一天半时间,联系到了昌玉福先生的女婿张增寿,又通过他找来了昌淑兰、昌庭伟等族人。玉福先生已去世多年,这里的族人有的在广东经商,有的在当地上班,有干个体经营的,也有自谋职业外出打工的。他们不知道山东老家,也不知道有这么多族人,但当看到和自己相貌相似的近亲照片时,他们激动了,这次修谱活动使失散多年的亲人取得了联系,大家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从鸡西回宾县后,二十日,怀力先生骑摩托车带着我去了郊区四季青村的兴隆六队,这是近日通过与该村昌玉杰爱人一起在俄罗斯打工的族人了解到的一支昌氏族人,不到三十口,他们为见到昌姓人高兴得不得了,不再为昌姓人少而感到孤单了。因这里人数不多,我现场搜集整理了他们的资料,以备列入通谱中。 在黑龙江,我还到一个叫昌五的地方去寻找过族人,这里离大庆市不远,路上看到了无数的油井和未开垦的大片荒草甸子,但没找到族人。我了解到几百公里外的明水县也有我们的昌氏族人,但路太远,时间又有限,只好托付怀忠先生去联系。 六月二十四日,到达吉林市,在市公安局找到了在警务督察支队工作的昌玉良先生,说明来意,看过文件和合影后,玉良第二天请假陪我去了二十里外的九站乡,在那里找到了昌玉杰、昌玉梅等族人。但还有一支四户族人因他们的子女在北京打工,都出去了,没找到人,也没搜集到有关的资料。我离开吉林前,玉良为修谱主动捐资三百元,我为他开了收据。 通过在中华昌氏网站的联系,我从昌柏超那里了解到在吉林省梨树县还有一支族人。二十六日上午九点,我从吉林坐上了去梨树县城的长途车,再转车到林海镇时已是下午五点了,从林海镇到揣洼村桑树岗子屯还有十五、六里路,交通不便,只有租三轮车前往。这里天旱的厉害,天气也格外热,人坐在车里满头大汗,路两旁的庄稼旱的都弯了腰,低垂着头。下公路没多远,全是乡间土路,车后面卷起一片黄尘,将行人淹没其中。离村还有二里远,车子因浮土厚再也开不动了,我只能走下车去,两脚立即陷进了滚烫的浮土里,浑身都是汗和土。我大汗淋漓的走到村头,问到了一位姓昌的妇女,我自报家门,又说明是昌柏超引我来的,并告诉她我需要找一个在族人中有威望,说话有人听的人。她把我领到了她二哥昌国军家里,经过一番交流,淳朴的族人很快就和我谈的很亲了,国军说,这里有昌姓二十五、六户,一百五十多人。我们交换看了双方的家谱资料,探讨了他们从山东迁来的原因和种种可能。他还告诉我,公主岭还有一支,人口与这里差不多。因我的路线已过了公主岭很远,那里的事情只有转告玉良办了。 桑树岗子屯系纯农业村,每户承包四、五十亩地,地广树多,房院都有几亩大。除外出打工的,村民主要依靠农牧业生活,温饱没什么问题。在昌国军家里我与部分族人见了面,合了影。昌柏超的父母也到了。国军主动承担了修谱任务,并表示以后要为修谱捐款。傍晚,国军一定要留我吃住,我和国军、他的小儿子昌昊三人在一个炕头上美美的睡了一晚,第二天早饭后由昌昊和他的表兄弟骑摩托车把我送到汽车站。 经过几次换车,下午到了本溪市昌学智先生家。我给学智先生和他弟弟学慧先生带去了捐款收据,讨论了辽宁省和沈阳市族人的有关情况。第二天上午,我冒雨赶到了沈阳市昌明先生家里,老两口热情的接待了我。由于在编辑工作会议上已经相识了,与昌明先生谈的很投机。我本想下午就约他去辽中县的肖寨门村,谁知他早已约好了肖寨门的昌恩浩先生来与我相见,下午五点,昌恩浩(沈阳低压电器厂厂长)、昌恩海(薄板厂工会主席)、昌恩涛(高压开关厂主任)三兄弟开车过来了,我们交谈了修谱,共进晚餐,并商定由恩海负责修谱工作,并由他第二天倍同我们去肖寨门。 二十九日,我与昌明、恩海一行三人去了肖寨门,考虑到便于工作,恩海领我们去了镇政府,找到了他当副镇长的姨表弟付金尧先生,请他帮助召集前昌、后昌两部分族人来做勾通工作。付先生很热情的找来了昌恩凯、昌计周等族人。从他们带来的家谱资料看,后昌的始迁祖是清顺治八年由山东省济南府某县昌庄迁来的(回来后我推想迁出地可能是临清县的昌庄)。前后昌姓共已发展到80多户近人。据说三台子村还有部分族人。座谈后,成立了由昌恩海、昌计周、昌恩凯三人组成的工作班子。当即复印了登记表、人才表等,连同总部两份简报、《实施意见》一并发给了他们。对于铁夫先生提供的盘锦市大洼盐碱研究所的昌恩济先生,因其远在里外,不便来参加会议,只做了电话联系。随后的几天里,又分别在烟台和济南会见了昌传才、昌传军等部分族人,商谈了修谱和捐资事宜。 经过二十四天跋涉,与东北三省的大部分族人见了面,了解到东北那片富饶的黑土地上有我们祖先戌边的历史,有我们昌氏族人开垦边疆的历史。不管原来已知的还是现在认识的,族人相见时的那份亲情,特真,特诚,特淳。我先后在黑龙江省后腰屯的昌怀林先生家里与他同住了三晚,又在吉林省的昌玉良先生家里与其儿子传奇同住了两晚,还在昌国军先生家住了一晚,在昌明先生家住了一晚。这期间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但他们都说来到家里了,就得住在家里。让我深受感动,这就是血浓于水啊!宽广的黑土地,浓浓的族人情,生活在美丽富饶的东北三省的昌氏族人们,愿你们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富足,人旺财旺,一代更比一代强。 二00七年七月十日 昌玉荣先生简介:大学文化,山东农业大学毕业。肥城市外贸局退休干部,副局长、副总经理职务,高级经济师职称。中华昌氏宗亲会副会长,山东分会会长,《中华昌氏通谱》主编,昌氏山东石横支系宗亲会会长。现为肥城市诗词学会会员。 选自《中华昌氏通谱》第七卷 昌姓族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