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作者简介

高翠萍,年生,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哈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鸡西市政协常委。鸡西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部主任(研究馆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黑龙江作协会员。

出版三部散文集《当时只道是寻常》《云水禅心》《竹韵心曲》;主编4套文学丛书《百合文丛》《北韵书香》《北国风情》《墨染湄沱》;主编散文集《花开香满径人间四月天》《鸡西—中国黑土粮仓》;参与主编《鸡西革命老区工运史话》《侵华日军在鸡西地区罪行录》等多部书籍。有多篇作品入选各类书集并获奖。曾在《散文选刊》《解放军文艺》《黑龙江日报》等国家、省市报刊发表作品三百多万字。作品简介

《当时只道是寻常》是高翠萍的第一本散文集。本书分六辑“矿区女人”、“亲情永驻”、“似水流年”、“红尘往事”、“蓦然回首”、“快乐补丁”。作者从多视角向读者讲述了那些似水流年的人间真情。曾经至真挚爱的往事,以淳朴的方式,呈现岀生命的别样状态。本书语言深情流畅,情感细腻感人。作者在注意“原生态”描写的同时,用冼练的文笔塑造人物、搭建故事、直逼灵魂,追问人生的多元化价值,思考生活表象后的哲学意义。

《云水禅心》是高翠萍的的第二本散文集。收录了作者50多篇关于对人生、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散文,从中可以窥见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感悟及价值的追寻,是作者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成之作。

《竹韵心曲》是高翠萍的第三本散文集。本书收录了作者40多篇散文,从文中可看到作者秉持一种恬淡自然、清闲雅致的意境追求,体现出作者面对生命对世界的敬畏与感悟。

人性的温暖生命的历程李振阳

知道高翠萍是缘于她编辑《鸡西作家》时编审我的一篇散文,学风严谨,文思甚高;认识高翠萍是在一次文友聚会上,言语朴实,举止大方;了解高翠萍是后来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搞活动接触渐多,乐于助人,直爽善良。

年,她邀约了鸡西8名作者,主编了一套文学丛书《百合文丛》。笔者的散文集《因为有爱》编在其中。这期间,由于忙于主编《鸡西革命老区工运史话》,她的书即便是千呼万唤,也是姗姗迟来。因为同时出书,又自觉鲍子知我,便少了些许新鲜感,当翻开她的散文集《当时只道是寻常》时,却有如一夜春风吹开万树梨花,又如水滨寻芳更新无边光景,欣喜、赞叹、钦佩之情溢满心怀。

散文集共6辑,52篇。悲天悯人的人性思考,经年累月的人生磨砺,血浓于水的亲情关怀,精辟深刻的人生感悟,让她的散文字字珠玑,篇篇传情。

一、似水流年中的永驻亲情

散文集的第二辑、第三辑里的18篇散文将亲情、友情抒发叙述的恣意畅快,淋漓尽致,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在《我们是你永生回望的归宿》中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对儿子的嘱托、对儿子的期望,还有对儿子的些许愧疚情真意切,跃然纸上。因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所以引用梁继璋的《给孩子的备忘录》中的一些教诲给成长中的儿子以人生启迪。沉思掩卷,似乎书页仍在悄然翻动,一位母亲推开文字,挤破页眉,朝着心爱的儿子走来。

《相依为命到百年》是翠萍用未老芳心为丈夫倾情浇灌出的一株四季芬芳的玫瑰,花径上缠绕着知心;花瓣儿上飘溢着感激;花蕊上绽放着温暖。把耳鬓厮磨间都羞于启齿的情话大大方方地塞满了丈夫的心间。翠萍:人说你兰心蕙质,才情并茂,但真正滋养你的是你的丈夫,用风雨同舟、用相濡以沫、用关心理解。因为幸福的家庭不但是人生旅途的避风港,更是事业成功的起锚地。

《童年:浸着亲人的泪》,看后总有让人想流泪的感觉。父亲,一个学识满腹,才气很高,但性格懦弱,与世无争的人,一边喝酒一边看书的形象定格在儿女心中。由于管束儿女甚严而让女儿对他产生了嗔怨与隔阂。后来在一次年饭的饭桌上,父亲带着愧疚口吻的真情道白,父亲对儿女们的疼爱、对儿女们健康成长的期望,以及儿女们在他身上继承下来的喜欢看书,规矩做人的良好品质令人感动。

母亲,坚强达观,含辛茹苦。女儿在学校评上了三好学生,想穿一件新衣裳上台领奖。她忍着艰难,拼凑了家里仅有的零钱,又向姥姥借了十元钱来满足女儿的愿望。尤其是姥姥,在那个清苦的年代,贫困的家庭,净吃粗面杂粮的外孙女哭着央求姥姥想吃馒头,姥姥刮净了缸底,才勉强给外孙女蒸了3个白面小馒头,外孙女中午在学校向小同学们显摆完了之后,就着那点可怜的满足感吃了两个小馒头,剩下1个舍不得吃,当放学回家递给姥姥吃的时候,一辈子刚烈倔强的姥姥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这泪水打湿了小馒头,打湿了外孙女的心,也打湿了那个年代。

“如果世上还有让我一生牵挂和心疼的人,那一定是和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亲情是我割舍不下的主题,如果我是从内心里无比心疼我的母亲,那我的妹妹和弟弟是我一辈子骨血相连永生牵挂的亲人。我写他们的文字极少,我不善于对他们表达我的感情,我这个做姐姐的,很少和他们有真正的沟通。我在他们面前,不能讲出我对他们的爱与牵挂。母亲经历车祸那年,我们姐弟不敢想象母亲从此躺在床上的情景,我们尽自己所能围着母亲分别尽着责任。弟弟妹妹比我做得好,妹妹衣不解带地昼夜侍候在母亲的身旁,弟弟们端汤送水,做着他们从来没做过的事情,而我在外疲惫地忙于各种和母亲相关的事务。当我想和妹妹轮流侍候母亲时,母亲和妹妹却让我回家休息,她们用实际行动来心疼我。”

翠萍的这段话让人感知到了她对亲人的责任和感情。朱自清的《父亲》、莫言的《母亲》都成为了经典名篇。骨肉亲情是人类最柔软的部位,也是人性中最真实的情感诠释。相信,翠萍的这几篇散文同样能赚足读者的眼泪。

《一寸相思一寸灰》写的是初恋。精致美妙的意境,清新流畅的布局,情缱意绻的叙述,唯美细腻的笔法,撩开了岁月烟尘,再现了那份遥远的情感。通认以雪为背景,他们的相识暗香缕缕;让他们的芳心冰清玉洁;也让他们的别离清冷凄迷,怅然中让人感叹。多年前的纯真、温暖和尊严,他年后仍有叫人刻骨铭心的理由;年少时的懵懂青涩,弄丢了一段美好情缘,年长后才有了“当时只道是寻常”的遗憾。

记得张海迪的散文《长发飘飘》写的也是初恋,丝丝缕缕,朦朦胧胧,缠缠绵绵,筋筋道道。或许只有女性才有这样的天赋;或许只有女性作家才有这样的才情;或许只有女性大家才有这样的功力!

《与先生有关的一些文字》是写北渔先生的。我推崇这篇是敬佩翠萍对散文的写作技巧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开头便运用了借物喻人、烘托等写作技巧营造出了纪念故去的北渔先生的伤感;用伏笔和铺垫叙述了和北渔先生的相识;用层层递进描写叙述了北渔先生的品德和思想情感;间杂议论和抒情,树立起了鸡西地区文学脊梁的形象。

二、红尘往事里的矿区女人

散文集的第一辑、第四辑的18篇散文,以三、四十年前的矿山及周边农村为背景,以社会底层百姓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道德伦理为主线,翠萍以沁入骨髓的心身感受、理性独特的审美视角、深邃客观的人性思考、细腻朴实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一群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小人物。小人物诠释的是大人生;小故事展现的是大社会;小角色衬托的是大时代。让翠萍扎实的写作功底、出色的创作能力和精道的文学修养在一篇篇理境、形境和意境俱佳的作品中展现的有声有色,淋漓尽致。

这里有刚强隐忍的《曼藤》、有毁誉自若的《坡姨》、有中年丧夫的《麻婶》。还有《疯大娘》,翠萍把一个对劳累无烦无恼,对苦难不哀不怨,对世事似疯则醒,普通的可以忽略不计的“疯女人”写的惟妙惟肖,生动传神。迟子建有篇《哑巴和春天》的散文,主人公哑巴让我印象深刻。哑巴、疯子,这摆明了生命缺陷的称呼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有时会在寒冷中瑟瑟发抖;有时会毫无反抗地被寒风折断。正应了张爱玲那句话: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路铁匠》、《湘奶奶的大麻袋》、《大秋》是散文、像小说。既有散文的语言、节奏和意境,又有小说的谋篇布局、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在顺眼耐看的叙述中,在精致入微的细节里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王奶奶的大烟袋》以大烟袋为主线条,讲述了一位农村老太太的生动故事。一个白玉的烟嘴、一根乌木的烟杆,上等铜做的烟锅里缭绕着老太太的爱情、快乐、勤劳、智慧及善良…大烟袋里浓缩了母子情、婆媳情、姐妹情、邻里情。从另一个角度把三、四十年前东北农村的风俗人情、乡土文化展现了出来,读起来赏心悦目,津津有味。

和翠萍交谈时,她对这两辑散文比较满意。尽管这里写的是一群小人物,她们身上既有人性闪光点,也有人性灰暗面,就像她在《自序》中谈到矿山女人时的评语:她们身上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她们在生活最苦的时候,挺身而出,担重任,她们是矿山的脊梁。在谈到农村小人物时的感受是:他们不卑躬屈膝,凭自己的劳动撑起一个家,并在不知不觉中带动一个村中的风气,我觉得他们是村里这个小社会的脊梁。

三、蓦然回首间的快乐补丁

第五辑、第六辑的18篇散文属于心灵鸡汤。哲思敏捷,感悟深刻,意境优美,妙语连珠,既像与读者“心有灵犀一点通”般的切磋交流,又似给读者“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样的点拨启迪。

这里的几篇赞美家乡山水风情的散文精彩漂亮,甚见功力。《太液澄虚月影宽》一文堪称语言美、意境美、文思美,翠萍对麒麟山简淡玄远,如梦似幻的月色仔细聆听,悄悄感悟,自由的灵魂触摸夜的奇迹。在看似平缓抒情中笔意顺势一递,便精炼出生命的至高境界:“这样的夜,灵魂在独立行走,惟一人独享,淡化了生存以外的欲念,感觉了彻底置身于自然的舒畅。生命的内涵得到了充实,生命的外延在这里得到了扩大。”是不是与《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情牵立新》《山·泉·清泠泠的心情》,对自己的根系所在,血脉之源生命之乡眷恋的那样痴迷、那样缠绵、那样的不能割舍。一方水土能将翠萍滋养到禅的意境,那份虔诚与执着已经超越了世俗进入了信仰的高度。因为这里可以让她那豁达质感的生命有所寄托、让她那负重前行的思想轻松快乐让她那漂泊孤寂的心灵安宁平和《寻找深邃的精神之途》《夜下私语》等篇,翠萍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在给读者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得到了人生的启迪。

《天堂图书馆的模样》,开篇用了一般作家不常用的3个问号,然后层层剥开,段段深人,如行云流水,似珠玑错落。天堂、图书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硬是计作者用生花妙笔把二者作了无缝连接,旁征博引,浑然天成,在自问自答里,在和谐统一中,让“人生在世,好时光只有几十年,能在图书馆工作,与书为伴,多读好书,是对生命的最好诠释。”的主题焕然一新。

《微笑是一种态度》、《快乐是块补丁》,对微笑、对快乐的温情诠释,助推了整部散文集乐观向上的人文气息,让多棱的人性折射,让沉重的生命叹息在微笑快乐中变成一种轻松、一种状态。

在《自序》中,翠萍这样写到:我童年经历的人间苦难,令我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感同身受,格外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