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9时53分,立秋。 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 “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 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 立秋,七月节。 春为生,秋为熟,熟为轻, 所以秋为轻盈展翅, 由此才称“飞龙秋,游上天”,秋高气爽。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 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的季节到了。 「传统 ChuanTong 」古人把立秋作为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周代立秋当天,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承此俗。 唐代每逢立秋日祭祀五帝。 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明承宋俗。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 「习俗 XiSu 」贴秋膘暑热天气,人们胃口不佳,饭食清淡。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增加营养以补偿夏天的损失。贴秋膘要吃味厚的美食佳肴,首选吃肉。 啃秋也作“咬秋”,当天吃西瓜、香瓜、山芋、玉米。 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气候 QiHou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三日。 立秋鸡西的天气 「养生 YangSheng 」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自我调养时应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宜食果宜吃菜七月流火 暑去凉来 本期编辑:潘美卉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