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鸡西大力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筑梦鸡西、共创未来”,实现引才规模、素质的跨越式发展。 广泛对接,八方引才 线上线下宣传“五进”吸才,积极推动鸡西人才需求、扶持政策、成长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方面信息“进高校、进校友群、进高中、进家庭、进机关”,促进更多的高校学生认识鸡西、向往鸡西。联系对接高校“敲门”引才,积极对接国内23省79所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研究生处、学生处等相关部门,通过辅导员、学生干部、鸡西籍学长,动员高校学生报考鸡西。年,来鸡西现场参加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人才达到1.2万人次。深入部分高校“现场”招才,聚焦“名校优生”,先后深入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3所高校组织校园招聘会,先后在长春、武汉和哈尔滨三地设立面谈考点,现场签约引进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55人。统筹渠道优势“七路”进才,综合发挥公务员招录、省委选调生招考、高层次(博士硕士)人才引进、“名校优生”校招、事业单位招聘、乡镇(街道)事业单位人员到村(社区)任职招聘、企业自主招聘等渠道引才优势,引进本科学历以上人才多人,是上一年的2.6倍。深化市校合作“基地”聚才,制定出台推进人才工作市校合作“十大基地”建设具体措施,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等基地47个。依托基地建设,围绕鸡西市重点领域实际需求,与高校深入对接,达成市校合作意向57项,柔性引进高校科研专家、人才人,集聚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大学生多人。精耕细作,留才用才 坚持抓好人才培养、使用、服务保障等人才引进的“后半篇文章”。全力提高人才本领,为引进的名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96名省委选调生全部建立了成长档案,全部落实由一名县处级班子成员、一名组织人事干部、一名业务骨干组成的“多师带一徒”导师团制度,制定完善了培养计划。举办两期高层次(博士硕士)人才国情市情研修班和红色教育培训班。各级各部门分层分类普遍开展人才培训活动,促进了新引进人才快速融入工作实践、健康成长。全力搭建发展平台,对新引进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统招全日制博士硕士毕业生,直接纳入市级年轻干部储备库。对于特别优秀的,特别是专业紧缺的优秀人才做到大胆破格提拔使用。对一地一单位没有合适岗位或领导职数的,在全市范围统筹交流使用,让人才用当其时、用当其才。全力打造安心留才环境,全面兑现落实引进人才在政治、经济、住房、表彰荣誉等方面的政策待遇,解决了4名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需求。31名博士硕士人才入住星级装修人才公寓。举办了三期青年人才联谊活动,进一步扩大新引进人才的“朋友圈”“社交圈”“兴趣圈”。先后选树援鄂医疗卫生人才典型20人、“时光见证·智耀鸡西”人才典型14人。增强统筹,优化结构 坚持科学统筹、合理规划、全面布局、综合推进,增强引才工作精准度,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统筹优化层次结构,年引进的名人才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占11.9%,大学本科人才占72.5%,大学本科学历以下人才占15.6%,引进人才中“双一流”院校人才达10%。统筹优化专业结构,以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年引进的人才中,引进岗位专业对口的专业型、创新型人才人,占68.7%。对特定岗位招录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引进人才中有学生干部人,占13.5%,有相关工作经验或参与过岗位实践的人,占30.7%。统筹优化来源结构,年引进的人才中,鸡西籍人才人,占68.9%,黑龙江籍(不含鸡西籍)人才人,占22.9%,省外人才人,占8.2%。来源:中国人才杂志 贵阳国家高新区人才特区办 提供区人才资讯、招聘 高层次人才精准服务 区企业资源共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