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早期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442885.html

哈尔滨天气

24-26日气温持续偏低,最低气温全省大部将降至-30℃以下,其中大兴安岭、黑河、伊春、齐齐哈尔北部、绥化北部、哈尔滨北部局地低于-40℃,部分市县最低气温将接近或达到历史同期极值。请注意防寒保暖工作。

20日起我省气温持续下降,23日早晨我省呼中、漠河等16个县(市)(不含无人监测站)最低气温在零下40℃以下。其中大兴安岭呼中本站测得最低气温-47.7℃,是年以来的最低值,白山景区无人站测得-49.6℃,是建站以来第二低的温度,连日来的极寒天气让“中国最冷小镇”的称号名不虚传。

据呼中气象局副局长齐振洋介绍,由于遭遇极寒天气,市场闲逛的人寥寥无几,当地人外出“全副武装”,帽子围巾口罩手套全上阵,“一般行人只露着眼睛”。他说,很多环卫工人,睫毛上都是霜。中午前后,气温回升,一些商家把音箱拿到室外,为防音箱冻坏,商家在音箱上裹上棉袄。

(呼中小镇冬季的景观)

23日早晨,哈尔滨市延寿县“冻”感十足、最低温-40.2℃。据悉,当天哈尔滨主城区最低气温-34℃,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为年以来同日第二低,第一低值为-37.4℃,出现在年1月23日。

根据气象部门预计,24日冰城主城区最低温或将达到-35℃,再次刷新入冬后新低。如果将极寒天气比作漫长的黑夜,24日就是冰城黎明前最黑暗的日子。25日主城区最低温-33℃,26日主城区最低温有望攀升至-31℃。

为何本轮冷空气“杀伤力”大、“待机时间”长?据哈尔滨市气象台副台长方丽娟介绍,本轮冷空气主要是受北极涡旋影响,它的主体偏东伯利亚区域。“本轮冷空气以持续时间长取胜,但它的强度不大,也是近日冰城气温没有达到历史极值的原因。”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是腊月的第一个节日。你的耳边是不是也响起了这样的童谣呢?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杀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闹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过了腊八就是年

  一岁之末为“腊”。

  在我国上古时期,人们把冬季祭祀神灵、祖先称为“大腊”,举行冬祀日子被称为“腊日”。慢慢的每年农历腊月初八作为“腊日”逐渐被确定下来,成为祈求丰收和吉祥的传统节日。

  如今的腊八节,就像童谣里唱的那样,更多意味着春节序幕已经拉开,年味儿一天比一天浓了。

  腊八一过,家家户户洒扫庭院、杀猪宰羊。在外漂泊的游子归乡,与倚闾而望的亲人团聚,共话家常,句句都是乡音。这是团聚的日子,是美好的时节。

流传千年的腊八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在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一定会让你看花了眼。

  最为讲究的会在白米中掺入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等不下二十种食物。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会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

  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做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关于腊八粥的故事

  为什么腊八要喝“腊八粥”?一起来听听下面这些故事吧。

“赤豆打鬼”的传说

  传说上古时期,有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而人们生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这些疫鬼作祟的原因。所以,在腊八这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纪念修长城的民工

  相传,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民工们长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粮全靠家里人送。家里粮食送不到的,就有可能饿死在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一些少粮的民工们把各自剩下的五谷杂粮熬成稀粥,每人喝一碗抵御饥寒。为了悼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怀念岳飞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牢记祖先勤俭之美德

  传说,西晋时有个青年人很懒,游手好闲,坐吃山空,等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没粮了。饥饿难熬的年轻人,遍搜家里的坛坛罐罐,将残余的五谷颗粒连同可食的残碎物,一起煮了一碗粥喝下。从此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勤劳过日。人们借此教育子女,腊八喝粥,牢记祖先勤俭美德。

过腊八,想念家的味道

  腊八粥的甜糯,是每个人心中的年味,是无法忘记的家的味道……

《粥》

梁实秋(节选)

  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

  午夜才过,我的二舅爹爹(我父亲的二舅父)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光大亮的大小铜锅两个,大的高一尺开外,口径约一尺。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地用长柄大勺搅动,防黏锅底。

  此外尚有额外精致粥果另装一盘,如瓜子仁、杏仁、葡萄干、红丝青丝、松子、蜜饯之类,准备临时放在粥面上的。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的喝个尽兴。

《北京的春节》

老舍(节选)

  

  粥里有各种豆,像农业展览会。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

  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熬成的——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粥》

沈从文(节选)

  闻到香味,就得咽三口以上的唾沫。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这个腊八,教你露一手

泡一坛腊八蒜

  泡腊八蒜要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那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

  老舍就曾写到:“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

晒一份腊八豆腐

  把豆腐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食盐,置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即成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明清时期,徽商外出经商时,为了勤俭节约、艰苦创业,在每年的腊月,各家都烧制“腊八豆腐”,带出作为菜肴,可以吃上一年。

做一碗腊八面

  腊八面的精华在拌面的臊子。把干香菇、黑木耳、干黄花菜、、黄豆、提前用温水泡发,把猪肉、豆腐干、胡萝卜、白萝卜等切成丁。先炒熟肉丁,再加入其他食材、调料翻炒均匀,臊子就做好了。

  以前,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前一天用各种食材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这种习俗在今天也可以见到。

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

收拾心情,准备回家过年咯!

24日白天到夜间:佳木斯东部、双鸭山多云有阵雪其它地区晴有时多云。

25日白天到夜间:佳木斯东部、双鸭山、鸡西东部多云有阵雪其它地区晴有时多云。

24日白天最高气温:大兴安岭、黑河、伊春、齐齐哈尔北部、绥化-(25-27)℃,佳木斯、七台河、鸡西、牡丹江-(20-22)℃,其它地区-(23-25)℃。

24日夜间最低气温:大兴安岭北部、伊春北部-(44-46)℃,大兴安岭南部、黑河、伊春南部、绥化北部、哈尔滨北部-(36-38)℃,齐齐哈尔北部、绥化南部、哈尔滨南部、鹤岗-(33-35)℃,双鸭山、七台河、鸡西-(28-30)℃,其它地区-(31-33)℃。

◆◆◆

来源:黑龙江气象台,中国天气网,生活报等网络综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向原创致敬!

编辑:杨波

传递阴晴冷暖丨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