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建设田园综合体既是一个重大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复杂的实践问题,如何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走出有效路径,创出一片新天地,有这样几个方面非常重要,值得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加以考虑。

1宜试点示范,不宜遍地开花

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要求。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的导向出发,田园综合体应当是一种有质量、有品位的有效供给,而有效供给的特征在于精而不在多,只有精品才会吸引人,否则就会流于一般化。所以,田园综合体建设千万不可大干快上、遍地开花,而消耗了十分宝贵的土地资源,成为无人问津的无效供给。

2宜优选区域,不宜降格以求

通俗地讲,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建设田园综合体的,这里面存在一个条件适应性的问题。如果不讲条件、随意建设,必然导致杂乱无序、低质无效。所以,在一定的乡村区域范围内建设田园综合体,应进行科学、合理、优化的选址,使田园综合体真正建在最适应的地方。这种适应,就是要从供给适应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那些“得天独厚”的地方建设田园综合体,既最大程度发挥所在区域的比较优势,也最大程度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也就是说,每一个地区都应把最美的田园展示给外界,成为自己的形象名片。

3宜重在田园,不宜大搞建设

顾名思义,田园综合体,生于田园、长于田园,展现的就应当是田园之美。这一点,是建设田园综合体始终不能偏离的方向。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坚持绿色化的价值取向,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景观改造、文化植入和设施完善等,让田园的地貌、形态、肌理等得以更好地提升和展示,根本上要留住田园的山、水和乡愁。为此,在建设田园综合体的过程中,要坚决防止大拆大建的所谓“宏大叙事”,更不能借机搞变相的房地产开发,毁了田园的原汁原味之美。也就是说,可以让少量的钢筋水泥掩没在美丽的田园之中,而不能让大量的钢筋水泥包围了美丽的田园。

4宜精心规划,不宜放任自流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田园综合体建设也是一样,必须坚持规划先导、规划引领、规划管控。一方面,通过规划来确定田园综合体的功能定位、风貌特征和实际内涵等,作出一个好的顶层设计和建设大纲;另一方面,把规划控制在一定的尺度范围内,对建什么、怎么建、建到什么程度等,都有一个合理的界定和限制。一句话,在好的规划指引下,才能建出一个好的田园综合体。

5宜彰显特色,不宜过于同质

不同的田园综合体,应该有不同的特色。只有彰显特色的田园综合体,才能符合有效供给的方向,达到吸引人的目的。对于特色的设计和打造,可以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入手,进行个性化的展示。自然方面,应以原汁原味为基本遵循,展现一方水土的天斧神工和天生丽质,让人看出“人无我有”的独特性;人文方面,应将地方物质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传说故事等元素进行有效植入,让人同样感受到“人无我有”的独特性。这种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必然是令人神之以往、留连忘返的地方。

6宜市场主体,不宜行政指令。

“中央一号”文件说,建设田园综合体要“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这表明,在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主体摆清楚,尊重群众的意愿,畅通民意的渠道,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来开展工作。当然,农民合作社是市场力量的一种代表,也包含了引入一些其他投资方参与的信息。对地方政府来讲,特别需要注意和防止的是,不能搞指令性计划和拉郎配,把市场行为变为政府行为,任意大建大造田园综合体,造成执行政策的偏差和失误。

7宜改革联动,不宜短期行为。

前面已经提到,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创新发展模式的地方。从厘清责任的角度来讲,对于田园综合体建设中涉及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农村金融创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设用地保障、经营模式创新等方面的问题,的确需要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有些更需要创新性地走出新路,达到最大程度惠民增收的目的。尤其是在试点示范的过程中,更要予以精心指导、支持和呵护,有效推进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创新,让田园综合体建设顺利起步、积累经验、健康成长。

成功的田园综合体案例

台湾

总体特征:分享型经济模式,经营形态多元,大致可分为休闲农场、休闲渔业、展示中心、观光农园、农村民宿及森林旅游等。在经营上结合了农业产销、技工和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

典型案例:大地震曾让台湾南投县埔里乡桃米村的房屋倒塌,而当地拥有29种台湾原生青蛙,台湾岛共蜻蜓,在桃米发现56种,于是村民不断宣传当地种类丰富的青蛙和蜻蜓,用纸、布、石头等制作手工艺品,还建成了全球唯一一座纸教堂,把地震造成的洼地改成人工湖,湖边设有弹簧,托起一只小船,人在船上可以体验模拟地震的情景,村民将小船命名为“摇晃的记忆”。周末和节假日,桃米村日接待游客近人,每年门票收入有多万人民币。

总体特征:

分享型经济模式,经营形态多元,大致可分为休闲农场、休闲渔业、展示中心、观光农园、农村民宿及森林旅游等。在经营上结合了农业产销、技工和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

典型案例:

大地震曾让台湾南投县埔里乡桃米村的房屋倒塌,而当地拥有29种台湾原生青蛙,台湾岛共种蜻蜓,在桃米发现56种,于是村民不断宣传当地种类丰富的青蛙和蜻蜓,用纸、布、石头等制作手工艺品,还建成了全球唯一一座纸教堂,把地震造成的洼地改成人工湖,湖边设有弹簧,托起一只小船,人在船上可以体验模拟地震的情景,村民将小船命名为“摇晃的记忆”。周末和节假日,桃米村日接待游客近人,每年门票收入有多万人民币。

可借鉴之处:

台湾休闲农业成功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情景消费”,创造出大量的奇观、风景和主题。注重定位、强调特色,在“体验经济”理念之外,还出现了“分享经济”理念,即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消费者为上帝”为“与客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韩国

总体特征:

韩国发展休闲农业的经典形式为“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注重资源整合,海滩、山泉、小溪、瓜果、民俗都成为乡村游的主题;注重创意项目开发,深度挖掘农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历史等,并使其商品化;注重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注重乡村旅游严格管理。

典型案例:

江原道旌善郡大酱村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胜地由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既符合现代人的养生观念,还可以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下的大酱村,传承民俗文化特色,此外,休闲农业的经营者还特别准备了三千个大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漫步树林及美味健康的大酱拌饭,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

可借鉴之处:

以“奇”为突破口,突出乡土气息。

日本

总体特征:

日本政府积极倡导和扶持绿色观光产业;法律法规和财政预算齐头并进,并科学制定绿色观光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同时重视民间组织的作用,并且适时对其进行财政支持。在绿色观光旅游产品开发中,日本注重环境保护和当地居民的主体性,尊重农村居民和地方特点,不过度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北京最有名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