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参加审议! 习近平嘱托: 黑龙江一定要保护好湿地。 黑龙江省是全国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面积大、类型多、生态区位重要、生态景观美。全省共有自然湿地.19公顷,涉及湿地斑块共有个,自然湿地率达11.75%。 全省现有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处,其中国家级23处,省级64处,有8处国际重要湿地和13处国家重要湿地,数量居全国之首! 而在8处国际级重要湿地中,鸡西地区就占据了3席!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有“地球之肾”的美誉。湿地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又被称为“鸟类的乐园”。 北大荒依托湿地资源优势,打造湿地旅游文化品牌,加大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建设湿地旅游设施,吸引了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这里不仅动物、植物种类繁多,更有许多珍奇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同时,还有新开流文化、抗联文化、女真人文化……让你在欣赏美景、体会垂钓乐趣的同时,能对北大荒丰厚的文化底蕴有更多的了解。 美丽的兴凯湖,除了雄浑浩瀚的湖水能给你一份震撼之外,那广袤无垠的湿地资源同样也会摄人魂魄,令你沉醉其中,不能自已。湿地因为具有巨大的水文特征和元素的循环作用,是万物生命的水源,有“地球之肾”之称。三江平原湿地是世界三大湿地之一,而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三江平原东南部,是三江平原湿地类型最多、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兴凯湖保护区于年加入《拉姆萨尔国际湿地公约》,成为中国21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兴凯湖最具特色的生物资源是鸟类。据统计,兴凯湖现有鸟类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50种,这里汇集了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尾海雕、中华秋沙鸭、白鹤、白头鹤、金雕、虎头海雕、白肩雕、天鹅、鸳鸯等珍奇鸟类。一座高高的瞭望塔矗立于茫茫湿地之中,早先是当地用来观察发现火情而修建的,现在已对游人开放。攀登其上,极目远眺,碧蓝天空下,葱翠之色如偌大的席幕铺展开来,刹那间闯入眼帘。几只珍禽或悠闲飞翔,或安逸休憩,轻灵的倩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兴凯湖不但是三江平原最大的水鸟栖息繁殖地,而且是最大的候鸟迁徙驿站。春季,仅兴凯湖东部不冻水面的湖口处,候鸟的迁徙量就有50多万只。每年春秋两季,从兴凯湖地区迁徙的候鸟在万只以上。这时来到兴凯湖,可以看到群鸟翔集、展翅疾飞,景象甚为壮观。登临高塔,成千上万只候鸟从湖心处飞来,由远及近,密集如织,如空中舞动的精灵,翩然扑入莽莽草丛碧树的怀抱,甚至就在游客的身边低回萦绕,扇动轻盈的羽翼,婉转啁啾,各种清脆的鸣叫混合在一起,似倾诉,如嬉戏,若高歌,成交响,曼妙诗意,且在温婉悠扬中又伴随几分激昂嘹亮,令人痴醉神往。一种惬意十足的感觉涌上心头,如临人间天堂。 凭栏相望,兴凯湖大湿地正环绕在你的周围,置身其中,会有种天地于胸、自然入怀之感;丰茂草野之中裹藏几处窄窄的河流,影影绰绰,在阳光映射之下,又如宝石般闪闪发亮。更远处,奔涌的兴凯湖水与天相接,苍茫无尽,权作这绿色世界的辽阔背景,盛大庄重。 《拉姆萨尔公约》中写道:兴凯湖是“主要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鱼类资源数量为68种,其中青稍红鲌、贝氏餐鲦等5种为特有品种,翘嘴红鲌(兴凯湖大白鱼)为全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 暖日当空,清风拂面。游人深入某处水草间,或者在纵横交错的河渠中,或者在没有波澜的湖面上,将长长的鱼竿甩去,静心观坐,悠然等待,不多一会儿,一尾游鱼上钩,立马勾起兴致,又会平添太多的情趣。兴凯湖风景区设立很多垂钓场所,搭建的长长栈道直入湖心,沙滩临水处修建小小的垂钓亭台,还有供垂钓观景的扁舟直接划入浅浅的湖面,任选一处,临水而钓。 走进湿地,齐人高的芦苇,笔直挺立,密集但不杂乱,簇拥但却有序。看,苇秆之上,绒毛绽放,在妩媚的阳光下晶莹玲珑,细细品味,似有淡香迎来。高高矮矮的灌木林杂陈横列,斑驳缭绕,青青的小草铺满脚下,前后左右,无限延伸,疏密而匀称,如席如茵,如铺展开的想象,它到哪里,美轮美奂的梦境便在哪里。 冬天,芦苇苍茫一片、铺天盖地。芦花飞絮飘零舞动,在劲风的吹拂下,向着天边奔跑,景象蔚为壮观。在阳光的映照下,尖细修长的芦苇如千万支箭羽一般,在苍茫的大地上熠熠闪烁。此时此刻,游人驻足芦苇荡边,观赏这缤纷之景,又会勾起多少往事,又有多少画面在脑海中跳跃呢? 今天,小编给您呈现兴凯湖湿地的景观,供您赏析! 感谢鸡西市旅游局、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提供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