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滕范杰图片来源于网络 鸡西冷面,驰名四海。植根于穆棱河流域、兴凯湖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鸡西冷面辣菜,绿色健康,风情独具。 “在鸡西的几天,我尝过正宗的冷面辣菜,临走时朋友又送我王家烧鸡,真是一次餐饮之旅啊”。 来鸡西考察美食的哈尔滨吴先生开心地说。“对很多旅游者来说,品尝美食,了解饮食文化就是旅游的目的。”国内某大网站的张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鸡西市文化局退休干部刘维斗谈起鸡西冷面与鸡西美食,如数家珍。 鸡西是一座边境城市,是多民族的移民城市,受到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国家影响,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特色小吃的百花园。鸡西地域最具特色的小吃当属鸡西大冷面,是鸡西特色小吃之冠。鸡西冷面既指面又指菜,是特殊的冷面综合体。辣菜由最开始的素菜辣拌,发展到如今的肉类、海鲜搭配。以前喜欢吃冷面多是普通百姓,现在政府官员、知识分子、学生等频频光临冷面店,冷面成了各界人士舌尖上离不开的美味佳肴了。鸡西冷面辣菜是我们舌尖上的典籍,也是鸡西人活着的历史,是能够触摸到的岁月变迁和情感寓所。 鸡西刀削面也是鸡西特色美食小吃,鸡西人张翰铎在读大学时就对鸡西刀削面做了分析。鸡西刀削面不光面鲜、辣汤更是独特,表层微黄油亮,里面裹着红彤彤的辣子。鸡西的刀削面卖的就是一碗辣汤,这辣劲儿跟冷面里的辣菜,有点儿沾亲带故。 笔者女儿上市一中时,一中西侧有几家刀削面馆,其中一家师傅左手托着面坯,右手持刀,刀不离面,面不离刀,手眼一条线,一梭赶一梭。正是: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为了考察鸡西的刀削面,笔者一周连吃了几次刀削面。从园林路的刀削面馆,再到电台路的西采粉房刀削面,再到广益城西巷里以曹家为代表的六七家刀削面馆,品尝后口感筋道柔润,削面均匀,煮的火候合适,软硬得当。 王家烧鸡,算是鸡西的老字号,老品牌了,在海南的鸡西人谈起家乡小吃,除了冷面辣菜,自然也谈起了王家烧鸡。听说王家烧鸡是祖传,传男不传女,可以传儿媳妇,王家烧鸡在鸡西有几处连锁店,多年前,就把王家烧鸡店开到了北京,生意红火,接着又投巨资在旅游旺地秦皇岛建饲养基地,开大型烧鸡店,艰辛探索中,特色小吃匍匐前行。 王家烧鸡创始人王法先祖籍是山东黄县黄山馆,黄县人,能说会道,是出大买卖人的地方。王法先独创熏鸡肉粽子,受到人们的青睐。后来将这块熏肉演变成烧鸡。在年清光绪年就流传胶东半岛,受到广大食客的垂青,当时叫王熏鸡。长子王殿顺于年宣统二年农历辛亥年出生在这块儿风水宝地上,他天质聪颖,才智过人,精通三国外语,14岁脚下垫板凳学上赵灶、跑码头、做生意,曾在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外国餐馆任厨师,人送外号王天本,即:他有天大的本事,是当地一代名人。 年回国后,36岁的王殿顺,娶了黄山馆商人隋汉文19岁的女儿隋秀英,从小受旧礼教的熏陶,嫁夫随夫,从此跟随着胸怀大志的丈夫闯关东去淘金,世态炎凉,赶上打锦州困长春,一路艰辛到哈尔滨,又和老乡们辗转到鸡西,为了生存带着本家大伯去鸡东一带用自行车驮庄稼院儿养殖小笨鸡(红公鸡绿尾巴),然后拿出祖传并加以独创的秘方,教隋秀英做烧鸡和熏蛋,并沿街叫卖,买主的惊奇于美味而交口称赞,吸引了一部分食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卖点——火车站和现在大商附近的钟表社(已拆迁),因为当时政策不允许,这属于投机倒把和资本主义泛滥的行为,所以当时处境艰难,受到了打办的追赶、没收、踩碎食盒,无奈戏称游商。 改革开放焕发了王家烧鸡生机,买卖日益红火,尤其年,王殿顺80大寿,宣布让权退位,长子王克俊正式接班承父业挑大梁,姊弟四人报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均辞职下海回家卖烧鸡,王克俊在母亲的辅佐和父亲的谆谆教诲下,他从源头抓起,坚持做绿色食品的原则,在郊区组织一些农户专门供应原料,饲养小笨鸡。所以做出来的烧鸡皮鲜肉嫩,风味儿独特远近闻名。 鸡西大煎饼,老百姓最爱。鸡冠区红星乡西太村,拥有80余户煎饼作坊,《鸡西日报》记者张海静调研报道,煎饼,年产量达万斤,一个妇女在桥东农贸市场一个星期天半日卖了近二百斤煎饼,笔者就买了两斤,回到家一根大葱,少许酱,如有盆儿辣菜,喝点稀粥,就是一顿美味的午餐了。除了桥东集,早市,滴道河北集,杏花集,买煎饼者,络绎不绝。还有将长方形的煎饼塑袋儿包装,便于远携。 近年来,红星乡等村民还开发出“花生煎饼”、“枣泥煎饼”、“大枣煎饼”等特色产品,深受市民青睐。 年谷雨时节,鸡西市采煤沉陷区改造,笔者走进了处于穆棱煤矿东山之颠的贾家大院。几个老太太正在居委会主任家里摊煎饼,好客的委主任非要我尝尝新摊的煎饼,我咬了一口,真香。委主任说,我们这里吃散伙饭。没几天,我去又遇见摊煎饼,委主任说,这是最后一顿了。几个妇女将自家的小米、玉米、黄豆磨成稠糊子,舀糊倒在热鏊子上,用扒子很快将糊推刮至薄平,经火烙至变色即制成。委主任还说,这儿风俗人日子,吃面条,吃煎饼。没想到大山深处还保留着这么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这是我在贾家大院儿第二次吃煎饼也是吃的最好的煎饼,之后,老主任介绍说,几十年的老邻居了,有的要搬到鲅鱼圈,有的要搬到镜泊湖,有的要搬到梨树镇,有的要搬到蓝湖湾…… 年暮春时节,我又去了一次贾家大院,空山寂寂,松涛阵阵,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煎饼的香味。 鸡西的酸汤子,满族人喜爱吃水饭,吃酸汤子,这是我从小的印象。鸡西的酸汤子当推南园汤子馆。上世纪90年代,从报社走不几分钟就到了南园汤子馆儿。近年来,南园汤子馆儿搬进东风路,装饰考究,风味翻新,易名为金磨房。我和朋友是这儿的常客。看着碗里的酸汤子,黄得鲜亮,透明,再作以炝拌小菜,萝卜、白菜、土豆泥、海带丝,还有一小碗儿喷香的酱,立刻酸味儿,甜味儿,咸味儿充溢你的味蕾。 不由得想起小时候母亲把汤子套儿夹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间。将筷子般粗细的条儿,甩到滚烫的开水中的场面。左顾右盼,发现光顾汤子馆的多是家人、朋友。南园汤子馆,鸡西人最爱。这根植于鸡西又开放在鸡西的特色风味美食,它是鸡西人喜咸喜酸食俗在黑土地绽放的又一奇葩。 艺爵水煎包也是老字号的品牌。艺爵水煎包在和平商场道西,吃水煎包一般要等十分二十分钟,因为水煎包采取以水为主的煎制法,关键在于正确掌握火候。温度不宜过高,再者是调粉水与淋粉水要有时间性。艺爵水煎包从杏花煤矿到市里开店已有近二十年,老太太拌馅儿,馅料香鲜,秘方传男不传女,可以传儿媳妇。今年,外卖美团加盟,生意很是红火,我每次去要三两芹菜水煎包,或者山野菜水煎包儿,韭菜水煎包,皮酥脆,两面呈金黄,味浓郁。 鸡西的冷面辣菜,酸汤子,水煎包,吃了上瘾,令人回味。 |